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假洋鬼子”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晚清以降的革命中,留学生群体与其在建立民国和共和政体中的责任的关系,得到梁启超、章太炎、杜亚泉等著名思想家的关注。假洋鬼子是《阿Q正传》中留学生的一个代表。鲁迅对这一人物在"革命"中的言行的刻画,保留了其对民国成立后的共和政党政治的批判,不能不说创造"新青年"的新政治的革命精神之"诚"的价值取向也已经隐含其中。
作者
任慧群
机构地区
河北省邢台学院中文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6期61-62,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留学生群体
革命精神之“诚”
假洋鬼子
共和危机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梁启超.《敬告留学生诸君》[J].新民丛报,1902,15.
2
爱国者.《论留学生之责任与其箴言》[J].新民丛报,1902,16.
3
章太炎.《葴新党论》,民报,第10号.
4
杜亚泉.《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J].东方杂志,1919,16.
5
任慧群.《个体精神之“诚”与鲁迅的“中国的人生”》.南开大学,2009.
6
杜亚泉.《个人之改革》[J].东方杂志,1914,12.
7
伧父.迷乱之现代人心[J].东方杂志,1918,15(4).
8
《论党》华宇日报(香港),《清议报全编》(卷二十六),横滨新民社,1900年版.
9
泰猛.《论非立大政党不足以救将亡之中国》,《清议报全编》(卷二),横滨新民社,1900年版.
10
汪晖.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J]
.中国社会科学,2009(4):117-141.
被引量:72
二级参考文献
98
1
彭明.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J]
.中共党史研究,1999(3):16-22.
被引量:19
2
陈独秀.《通信》[J].新青年,1915.
3
伧父.《中华民国之前途》[J].东方杂志,1912,8:2-2.
4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
5
孤行.《论中国不能破坏中立》[J].东方杂志,:27-29.
6
孤行.《满洲善后问题》[J].东方杂志,:21-29.
7
可权.《论各国对现时旅顺之意见》[J].东方杂志,:79-82.
8
东方杂志,:231-233.
9
新华.《论中国无国权》[J].东方杂志,:82-86.
10
如佩玉.《日本之帝国主义》[J].东方杂志,(1911):16-18.
共引文献
85
1
王悦之.
人民政治的兴起与演化[J]
.开放时代,2021(4):13-26.
被引量:4
2
齐晓红.
“大众”/“民众”的被发现——从晚清到1920年代[J]
.东吴学术,2023(1):69-78.
3
马海杰.
浅谈五四前期陈独秀杜亚泉东西文化之争辩[J]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2):63-65.
4
李新宇.
五四:文化论战,为何而战?——以陈独秀与杜亚泉为例[J]
.齐鲁学刊,2006(3):92-97.
被引量:1
5
马和民,何芳.
“认同危机”、“新民”与“国民性改造”——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教育思想的演进[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1):189-197.
被引量:7
6
徐木兴.
杜亚泉国民教育思想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2):32-36.
被引量:1
7
董雪梅,张丽昙,程玲娟.
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思潮及其启示[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62-66.
8
刘义强.
游民政治:社会风险与群体性事件的结构背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8(6):8-13.
被引量:28
9
陈镱文,姚远.
杜亚泉对我国早期科技编辑和科技期刊发展的贡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78-1181.
被引量:2
10
任慧群.
有“意味”的“形式”——试析《建国大业》人物语言的处理特色[J]
.电影评介,2009(24):47-48.
被引量:1
1
任慧群.
“伪士”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三)[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5):69-70.
2
任慧群.
“愚弱”国民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二)[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4):53-54.
3
张庆和.
奴才对话[J]
.群言,2009(7):44-45.
4
高蒙河.
假洋鬼子和新假洋鬼子[J]
.走向世界,2010(30):115-115.
5
袁夫石.
假洋鬼子——夫子自况[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7):49-50.
被引量:2
6
刘学云.
论鲁迅小说中的“假洋鬼子”面目[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7):68-69.
被引量:2
7
赵惠霞,贾辰飞.
留学生群体与20世纪初文学的转型[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1):69-76.
8
姚家余.
“假洋鬼子”英若诚[J]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10):41-41.
9
吴全鑫.
阿Q之死与假洋鬼子无关[J]
.咬文嚼字,2008(3):11-11.
被引量:1
10
郭文奎.
论“假洋鬼子”[J]
.考试周刊,2014,0(50):21-2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