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贺兰山岩画的存在论分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贺兰山岩画里绝大多数是合体岩画形式。
机构地区 集美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2,共7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贺兰山岩画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05BF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王毓红.贺兰山岩画研究话语形态评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54-56. 被引量:1
  • 2《原始分类》第2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 3《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70页.
  • 4元·郑杓.《附极》引郑樵《通志·七音》.
  • 5《四库全书》本.
  • 6《贸兰山岩画》,许成、卫忠编著,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 7[美]E·G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第675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17

  • 1E.H.贡布里希.图像与限睛[M].范景中,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 2吕思勉.义字学四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 3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左少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 4巴赫金.人文科学方法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5雅克·德里达.文字学[M].汪家堂,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 6陈思.书苑菁华[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 7E.阿纳蒂.艺术的起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8E.阿纳蒂.岩画与中国的悠久文明.大麦地岩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9《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八册.“象形文字”词条,第559页.
  • 10《图像与眼睛》,范景中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88年版.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