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五味子种子处理及发芽率的比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人工采集的北五味子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种子处理的最佳方法及发芽率。结果表明:在3种处理方法中,其最佳砂藏方法,发芽率高达84.5%。各处理方法及发芽率差异显著。
作者
申延林
胡乙山
杨喜田
机构地区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
出处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第4期35-36,共2页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关键词
北五味子
种子
处理方法
发芽率
分类号
S35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8
1
梁国经.
长白山区北五味子保护栽培技术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1999(4):4-7.
被引量:6
2
艾军,李爱民,王玉兰.
北五味子地上部分生长动态观测[J]
.特产研究,1999,21(2):26-28.
被引量:9
3
张丽萍,陈震,马小军,李先恩.
北五味子种子发芽特性及胚发育动态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8):459-461.
被引量:17
4
李近雨,胡延杰.
五味子种子休眠生理及催芽技术的初步研究[J]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4,9(4):288-294.
被引量:11
5
任跃英,孟祥颖.
五味子发芽抑制物质的生物鉴定初报[J]
.标准化报道,1996,17(5):60-61.
被引量:1
6
赵敏,宋起平,何亚庆.
北五味子生态特性与栽培技术[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3):76-79.
被引量:15
7
郑明善,全炳武,金明植,施溯筠.
北五味子的栽培与利用概述[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1,23(2):129-134.
被引量:17
8
孟黎明,张大稳,高明,付柏林,陈春生.
北五味子药用加工方法及标准[J]
.中国林副特产,2002(1):43-4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李爱民,孙宪忠,谷万良,赵淑兰,王玉兰.
北五味子的利用与栽培概述[J]
.特产研究,1993,15(1):36-38.
被引量:8
2
赖力,郑光华,幸宏伟.
红松种子休眠与种皮的关系[J]
.Acta Botanica Sinica,1989,31(12):928-933.
被引量:20
3
陈瑛 孙昌高 等.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的类型及特点[J].药学学报,1984,19(1):69-69.
4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修订本)[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
汪俏梅,曾广文.
高等植物性别分化的诱导信号[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2):147-151.
被引量:25
6
华中农学院,果树研究法,1979年
7
陈瑛,药学学报,1984年,19卷,1期,69页
8
艾军,特种经济动植物,1999年,6期,29页
9
艾军,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年,3期,36页
10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用中药材,1995年
共引文献
57
1
郑永春,杨铮.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北五味子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1(7):160-162.
2
毕连柱,张伟,宋国华,刁云飞,王全波,陈宇.
北五味子的研究进展[J]
.林业勘查设计,2010(4):107-108.
被引量:3
3
李文战,艾军.
北五味子成花特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林副特产,2004(6):61-63.
被引量:4
4
张彩丽,贺学礼.
五味子研究进展[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36-39.
被引量:15
5
张辰露,孙群,梁宗锁.
药用植物种子生理特性及处理技术[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1):59-64.
被引量:19
6
裴毅,聂江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含量[J]
.植物研究,2005,25(3):373-375.
被引量:12
7
李文战.
五味子花性分化的诱导期及雌花分化的促进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05(4):12-13.
被引量:1
8
张彩丽,贺学礼.
几种处理方法对五味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3):183-185.
被引量:16
9
李成浩,牛遇达,刘桂丰,杨传平.
胚乳和外源赤霉素对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种子发芽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4):625-627.
被引量:12
10
张培玉,项殿芳,杨晓玲,齐永顺,郭明军.
山楂种子休眠与萌发生理研究Ⅱ.层积温度与种子休眠[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10(4):21-2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7
1
何来英,冯晓莲,孙明,高芃,崔文明,耿桂英,徐海滨,随海霞,刘长喜,严卫星.
五味子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645-648.
被引量:18
2
高玉刚,金永玲.
不同层积处理五味子种子种胚发育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J]
.北方园艺,2011(11):173-175.
被引量:3
3
刘文.
南五味子实生育苗技术[J]
.现代种业,2004(6):31-31.
被引量:1
4
蒋司嘉,王彦涵,陈道峰.
华中五脂素——华中五味子种子中得到的新木脂素(英文)[J]
.中国天然药物,2005,3(2):78-82.
被引量:6
5
张彩丽,贺学礼.
几种处理方法对五味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3):183-185.
被引量:16
6
李成浩,牛遇达,刘桂丰,杨传平.
胚乳和外源赤霉素对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种子发芽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4):625-627.
被引量:12
7
陈道峰.
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
.中国天然药物,2007,5(1):15-19.
被引量:28
8
杨月妍.
五味子南五味子及易混伪品鉴别[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2):70-70.
被引量:4
9
齐永平,顾蔚,罗成,王喆之.
秦岭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研究[J]
.种子,2009,28(8):1-3.
被引量:7
10
杜敏,杜国鹏.
五味子林地仿野生原生态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75-17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教社,符虎刚,刘永红.
五味子的生药学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17):76-77.
被引量:3
2
刘永红.
陕西陇县五味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2):174-17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高海林,李娟,鲁悠悠,倪星.
五味子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综述[J]
.基层农技推广,2022(10):71-73.
被引量:2
2
穆开朗,程昆木,王锦,陈嘉悦.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乙醇提取南五味子藤茎中木脂素工艺[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8):109-114.
被引量:1
3
刘永红.
陕西陇县五味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2):174-176.
1
于海燕.
生根粉对北五味子幼苗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2(3):166-168.
2
王彦宏.
北五味子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
.甘肃农业,2006(6):144-144.
被引量:3
3
张丽萍,陈震,马小军,李先恩.
北五味子种子发芽特性及胚发育动态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8):459-461.
被引量:17
4
赵云生,李占林,王勇.
不同处理对远志出苗率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02,30(2):58-59.
被引量:6
5
孙立梅,迟立华.
激素处理对麻黄种子发芽及成苗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12-3512.
被引量:5
6
王艳玲,奚广生.
北五味子种子诱导分化培养基筛选研究[J]
.北方园艺,2009(7):242-244.
被引量:5
7
彭小兰,董永廉,张德珩.
北五味子种子催芽的试验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1989(4):15-17.
被引量:1
8
陈建军,孟维洋,张英伦.
北五味子种子快速催芽育苗研究初报[J]
.中药材,1991,14(11):11-13.
被引量:7
9
徐关印,刘海清,刘子英.
提高玉米制种田母本结实率的技术措施探讨[J]
.玉米科学,2006,14(B07):121-122.
被引量:3
10
邢华.
浅析赤眼蜂人工繁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现代农业,2012(2):41-41.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