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药物警戒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们对药物效益和风险的认识,经历着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最初强调药品的有效性,但沙利度胺(反应停)等事件警示我们仅仅关注药物有效是不够的。这些事件引发了对药品安全性的关注和研究,许多国家政府为此修订相关注册的法律法规,由此全球开始关注药品上市前的安全性问题。然而此后异丙肾上腺素喷剂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氨基比林引起粒细胞减少、氯碘羟喹引起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变、己烯雌酚引起子代少女阴道癌、氯霉素和保泰松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警示我们即使在按法规要求进行了上市前安全性评价,对新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有了基本认识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临床用药风险。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药品上市前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对上市后的药品也应进行ADR监测。至此,各国开始实施ADR报告制度,这是人类对ADR认识的一次飞跃。我国自建立ADR监测制度后,ADR监测系统逐步健全完善,ADR报告数量逐年大幅上升,2008年报告数量达62.7万份,2009年达63.9万份。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而通过分析发现,收集的ADR报告中相当数量的报告并不属于ADR,特别是对近年来相继发生的"齐二药"、"欣弗"等药害事件,经客观、科学地分析,认定是由药品质量缺陷、假药以及不合理用药等所致,告诫我们必须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同时强化药品安全性监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诞生一门对药品上市后监测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PE)。药物流行病学是临床药理学与流行病学相互渗透而发展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为社会提供更大范围人群的药物使用信息,并提供有关药物在人群应用的利弊分析,为药品上市后监测、上市药品再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起源于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的开展。1974年,法国科学家首次提出药物警戒这一概念。1992年,法国药物流行病学家Begaud正式给出药物警戒的明确释义:防止和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所有方法,不应仅仅限于针对上市后的药品,应该包括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甚至于临床前试验研究阶段。药物警戒可以借用药物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不良反应进行归因和频度分析,药品管理机构可据此确定是否许可药品上市,并对上市后的安全性采取相应控制措施。2002年,WHO进一步完善了药物警戒的定义: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防范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它不仅与药物治疗学、临床或临床前药理学、免疫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相关,而且还与社会学相关。药物警戒的范围已从一般化学药品扩展到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传统中草药及医疗器械等。2004药物警戒的概念被引进中国,并逐步得到宣传和重视。这印证了一个规律,即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达到一个台阶后,药物警戒的概念和药品风险控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从单纯ADR监测到药物警戒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药品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药品监管的主要工作和发展方向。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接收的药物安全性的稿件中,我们深深感觉到不少生产、流通领域的管理者、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药品监管的工作者、在校的医药学生迄今对药物警戒的概念认识仍较模糊。我国医疗卫生实践中,药物警戒实施力度仍显不足,迫切需要普及药物警戒的理论、方法和工作技能,因此,广泛开展药物警戒的教育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在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协助下,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开辟"讲座·药物警戒"专栏。专栏将系统地介绍、讲解药物警戒的概念、基础理论;药物警戒与药物流行病学的关系;药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药物警戒系统的建设;WHO和有关国家、组织关于药物警戒的规范、指南;国外药品安全工作经验等。以促进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专业人员的思想转化,开阔视野,储备必备知识,培植和加强其药物风险管理的完整理念,帮助理解和实现药物警戒工作目标,促进合理用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期四川内江市发生儿童服用预防疟疾药物过量,导致群体性严重不良事件,更深切说明普及药物警戒理念、强化药物警戒措施的紧迫和重要。
作者 孙钰
出处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454-461,共8页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6

  • 1曾繁典.药品风险管理[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5):307-312. 被引量:17
  • 2Tsintis P, La Mache E. CIOMS and ICH initiatives in pharmacovigil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overview and implications[J]. Drug Saf,2004,27(8) :509-517.
  • 3Cobert BL. Manual of Drug Safety and Pharmacovigitance [ M ]. 2nd ed.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2007.
  • 4Waller PC, Evans SJ. A model for the future conduct of pharmacovigilance [ J ].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03, 12(1) :17-29.
  • 5FD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Report [ EB/OL]. http ://www. fda. gov/ScienceResearch/SpecialTopics/ Critical-Pathlnitiative/ CriticalPathOpportunitiesReports/ ucm077 262. htm , 2004/2010-06-02.
  • 6Di Masi JA, Hansen RW, Grabowski HG, et al. The price of innovation : new estimates of drug development costs [ J ]. J Health Econ ,2003,22 : 151-185.
  • 7Mann RD, Andrews EB. Pharmacovigilance [ M ]. 2nd ed.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Ltd. , 2007.
  • 8Leiderman DB. Risk management of drug products and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evolution and context [ J ]. Drug Alcohol Depend,2009,105 ( Suppl 1 ) : S9-S13.
  • 9EMA. Guideline 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for Medic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 [ EB/OL ]. http ://www. ema. europa. eu/pdfs/human/euleg/9626805en, pdf, 2005/2010-06- 02.
  • 10ICH E2E. Pharmacovigilance Planning [ EB/OL ]. http :// www. ich. org/cache/compo/475 - 272 - 1. html # E2E, 2004/2010-06-02.

二级参考文献32

共引文献31

同被引文献111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15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