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闻一多和鲁迅的精神联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46,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5
-
1闻一多.《在鲁迅追悼会上的讲话》(1936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闻一多全集》第2卷第35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
2.《闻一多全集》第12卷[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第275页.
-
3《晨报·诗镌》.
-
4闻一多1925年3月致梁实秋信,《闻一多全集》第12卷第215页.
-
5《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鲁迅全集》第5卷第4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共引文献9
-
1解志熙.现代诗论辑考小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6):201-219. 被引量:6
-
2白春超.理性与秩序:新月派的文学观及其意义[J].中州学刊,2006(2):208-212. 被引量:1
-
3陈国恩.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J].江汉论坛,2006(11):125-128. 被引量:1
-
4邓乔彬,赵晓岚.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J].江汉论坛,2006(11):131-134. 被引量:3
-
5白春超.学衡派对模仿说和道德论的重新打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2):161-179.
-
6李章斌.罗伯特·白英《当代中国诗选》的编撰与翻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3):51-61. 被引量:16
-
7李丹梦.文化的“行动”观:闻一多的“格律”政治[J].文艺研究,2014(5):53-63.
-
8金宏宇.中国现代作家书信的文史价值[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9):13-20. 被引量:13
-
9杨 扬.现代学术背景下的文化熔铸——论作为文学史家的闻一多[J].开放时代,2001(11):92-101. 被引量:1
-
1严海燕.“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比较三题[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4):70-72. 被引量:1
-
2杨晓莲,姚诚.轻逸·快速·复杂——卡尔维诺论文学与世界的关系[J].外国语文,2012,28(4):14-18.
-
3赵立朴.《边城》之美[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9(6):36-36.
-
4王喜绒.论“乡土”与“寻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1):108-114. 被引量:2
-
5温凤霞.萧红战时文本中叙事空间的成型与变异[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2):37-39.
-
6张炯.认识鲁迅[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5.
-
7“知识分子”有此一说[J].源流,2007,0(5):52-52.
-
8陈艳冰.我在认识鲁迅[J].鲁迅世界,2001(4):57-57.
-
9李行.认识鲁迅(下)[J].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综合阅读),2011(5):50-54.
-
10张旭东.关于鲁迅的问答[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3):1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