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区开展人工防雹的可行性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1
出处
《西藏科技》
1999年第1期32-36,共5页
Xiz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2
-
1樊志超,高继林,王治平,高志强,彭德元.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多普勒雷达定量判别指标[J].气象,2006,32(12):50-55. 被引量:20
-
2徐秀玲.通过多种途径探讨西藏人工防雹效果检验方法[J].西藏科技,2007(1):54-57. 被引量:3
-
3姜耀鹏,朱建军.从SRTM数据提取长沙市的数字高程模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5):138-140. 被引量:6
-
4徐秀玲,辜正翔.江孜县人工防雹作业的效益评估[J].西藏科技,2008(11):53-54. 被引量:1
-
5次仁尼玛,建军,论珠群培.山南地区主要农区冰雹气候特征及防御措施[J].西藏科技,2010(3):50-52. 被引量:2
-
6李白萍,次仁玉珍,次仁拉姆,朱薇薇.昌都地区近40年冰雹气候特征分析[J].西藏科技,2010(11):49-51. 被引量:3
-
7石运强.西藏人工防雹作业流程的研究[J].西藏科技,1999(2):34-37. 被引量:1
-
8侯正俊,桑单平措,段明孔,潘多.日喀则地区人工防雹作业点布设合理化分析[J].西藏科技,2011(3):64-66. 被引量:1
-
9张雷,石汉青,燕亚菲,杨平吕,陶勇,张涵斌.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32(1):56-60. 被引量:13
-
10石运强.日喀则市的气候资源及其冰雹灾害分析[J].西藏科技,2000(4):54-57. 被引量:1
-
1王昂生.冰雹灾害及人工防雹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0,5(3):63-67. 被引量:9
-
2蔡庆梅.苏联人工影响天气简介[J].内蒙古气象,1990(6):24-30. 被引量:1
-
3曹亚变,张丽娟.五步实施法在增雨防雹中的应用[J].陕西气象,2002(B12):14-15.
-
4曹学成.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应用与发展[J].北京气象,1993(2):6-7.
-
5刘鸿飞.拉萨地区林子宗火山岩系的划分和时代归属[J].西藏地质,1993(2):59-69. 被引量:27
-
6王洪军.冰雹云的识别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4):23-24.
-
7于海侠,张行才.浙江省台风灾害特点分析及减灾对策探讨[J].内江科技,2008,29(12):15-15. 被引量:3
-
8李桂兰.黔南州近几年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及服务[J].贵州气象,1995,19(6):3-4.
-
9刘国进,李金玉.新疆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科技资讯,2008,6(28). 被引量:3
-
10刘兵.浅谈塔城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J].科技与创新,2015(5):100-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