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温病学派“顾阴”与火神派“扶阳”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温病学派是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流派,"顾阴"是防治温热病的重要方法;火神派"扶阳"理论是个全新的学术思想体系,主张"阳主阴从"。本文重点探讨了温病学派"顾阴"和火神派"扶阳"两者的基本特征、诊疗疾病的特色及联系。
作者
雷秋娥
机构地区
湖南省永州市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6期8-8,共1页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关键词
温病学派
顾阴
火神派
扶阳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9.
2
傅文录.
火神派学习三点体会[J]
.河南中医,2010,30(3):225-227.
被引量:5
3
陈杰.
“火神派”用药重脾胃[J]
.江西中医药,2006,37(1):54-54.
被引量:11
4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8.
5
李浩然.浅谈温病固护阳气.黑龙江省中医药,1991,24(6):56-5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岳胜利.
郑钦安“阳主阴从”学术思想发挥[J]
.河南中医,2008,28(5):12-14.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05
1
沈凌波,寿越敏,夏溪,徐凯,杨彬,周菲菲,金国梁.
“火神派”学术思想的源流和特色[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59-2261.
被引量:22
2
邢玉瑞.
关于运气学说概念的界定[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6):1-5.
被引量:8
3
吴名,陈波,陈泽林.
浅析温病学派“顾阴”与火神派“扶阳”[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60-61.
4
曹月娇,包素珍,翟海龙.
扶正固本类药物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150-151.
被引量:10
5
吴红艳,李明兰.
调补天癸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4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73-174.
被引量:5
6
吴红艳,李明兰.
自拟固本止血无忧汤治疗早期先兆流产58例[J]
.甘肃中医,2010,23(5):31-32.
被引量:1
7
蔡立雄,李琴.
关俊辉教授应用温阳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经验[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3-5.
被引量:2
8
傅文录.
从人类对火的依赖溯扶阳理论渊源[J]
.河南中医,2011,31(1):25-27.
被引量:4
9
王斌.
厥阴肝经寒证理论探析及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218-218.
被引量:2
10
欧阳利民,陈丽平,刘平,宋兴.
郑寿全学术经验理论基础研究述要[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4):730-731.
同被引文献
31
1
赖鹏华,戴春福.
浅谈战争在明清江南温病学派发展中的作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215-217.
被引量:5
2
于淑云,刘雅苹.
谈《伤寒论》与《温病学》中护阴保津思想[J]
.承德医学院学报,1994,11(3):209-211.
被引量:1
3
于建航,陈龙,金瑞瑞.
浅谈刘完素辨治泻痢的经验[J]
.甘肃中医,2003,16(3):24-25.
被引量:2
4
吴中平,陈孝银,柯雪帆.
温病学派对小柴胡汤的认识及相关探讨[J]
.中医杂志,2005,46(11):859-860.
被引量:4
5
郭文岗,吴志刚.
阴虚体质在《温病条辨》治疗中的体现探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1):1-2.
被引量:6
6
张映福.
浅谈“温病下不嫌早”[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5):304-305.
被引量:4
7
战丽彬,刘莉,田赟.
《伤寒论》保阴存津法论治烦躁[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652-653.
被引量:4
8
刘建军.
谈《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J]
.河南中医,2007,27(4):9-10.
被引量:5
9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8.
10
朱丹溪.格致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引证文献
5
1
朴日.
浅谈朝医四象医学与温热病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1-3.
被引量:2
2
彭惠生,刘杰,彭秀娟,兰祥俊.
扶阳罐在阻断推拿医师与患者之间"病气转移"中的作用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9):25-26.
被引量:1
3
毕海金.
刘河间及其学说对温病学派产生和发展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2,25(12):1-3.
被引量:3
4
郭娟,魏宁颐,张艳,杨梅.
浅谈丹溪学派“滋阴”与温病学派“顾阴”理论对燥证治疗的指导作用[J]
.中医药导报,2013,19(6):1-2.
被引量:3
5
谭蔡麟,杨宇,卿世花,唐红屈,王宝家,叶静,王秀敏,胥靖域.
伤寒护阴 温病救阳[J]
.四川中医,2013,31(9):14-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杜宝静,陈素萍,王志东.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联合热炎宁合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20-121.
被引量:6
2
陈群,孙玮.
清代岭南名医梁玉瑜舌诊学术特点探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2):317-320.
被引量:3
3
陈芳.
扶阳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4,36(5):37-38.
被引量:7
4
米爽,滑宬.
透邪法在外感温热病中的应用[J]
.吉林中医药,2018,38(1):13-15.
被引量:3
5
刘水馨,冯露,戴丛书,林长青.
浅谈少阳人辨象标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5):19-20.
6
林家坤.
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二[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7):125-126.
被引量:2
7
刘雪娇,鲁明源.
《敖氏伤寒金镜录》对伤寒与火热舌象特征的阐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1):32-35.
8
窦小桐,魏宁颐,杨梅.
云南春燥证分型辨治[J]
.亚太传统医药,2023,19(10):211-214.
9
郭仕琪,赵艳.
万全的小儿体质观[J]
.中医药导报,2024,30(7):193-196.
10
刘水馨,冯露,戴丛书,林长青.
少阴人辨象标准初探[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42):18-20.
被引量:2
1
胡亚莉,魏娟鸽.
论温病阴伤的辨治[J]
.现代中医药,2007,27(5):51-52.
2
吴名,陈波,陈泽林.
浅析温病学派“顾阴”与火神派“扶阳”[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60-61.
3
南晋生,李鹏涛,王亚丽.
仲景治疗水饮顾阴思想浅探[J]
.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0):5-6.
4
郭娟,魏宁颐,张艳,杨梅.
浅谈丹溪学派“滋阴”与温病学派“顾阴”理论对燥证治疗的指导作用[J]
.中医药导报,2013,19(6):1-2.
被引量:3
5
吕文亮,刘玲,高清华,程方平,宋恩峰.
凉营透气顾阴法对气—营传变模型的作用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2,20(1):72-73.
被引量:5
6
周仲瑛,叶放,周珉.
周筱斋教授辨治外感热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16,48(4):1-5.
被引量:9
7
战丽彬,刘莉,田赟.
《伤寒论》保阴存津法论治烦躁[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652-653.
被引量:4
8
王国斌,周文献,赵玉芬.
健脾温肾止久泻 升阳顾阴乃要策[J]
.中医研究,1993,6(2):14-15.
被引量:1
9
李红亮.
四逆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5):47-49.
被引量:1
10
马爱贞,郭延德.
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施护[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1989,4(2):87-88.
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