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统一,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来学习和理解,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才能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作者
李清津
机构地区
装甲兵工程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10年第7期4-5,8,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唯物主义辩证法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8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李清津,郝娜.试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思维方式[A].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探索[C].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9:79-83.
3
总政治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2.
共引文献
284
1
武惠庭.
城市居民视野中的医患关系——500份问卷的调查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A),2006,27(9):17-19.
被引量:4
2
邓安平,王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J]
.商场现代化,2006(11Z):135-136.
3
徐瑛,陈秀山.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评价区域经济质量[J]
.教学与研究,2006(11):28-34.
被引量:5
4
章礼强,汪文珍.
经典理论与法本位[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0(6):55-60.
5
邹继业.
发展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于加强广西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改革与战略,2007,23(1):132-134.
被引量:2
6
张铃枣.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2-27.
被引量:7
7
钟群鹏,张峥,有移亮.
我国安全生产(含安全制造)的科学发展若干问题[J]
.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7-18.
被引量:31
8
董术,董化研.
中国经济安全外资经济比重临界值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3):109-113.
9
寿思华.
关于广西沿海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07(2):1-5.
10
张振华.
作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荣辱观[J]
.社会科学战线,2007(3):316-318.
同被引文献
5
1
张文静.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02).
2
唐鸣.西方发展观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示[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3
余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J]
.福建党史月刊,2010(14):6-7.
被引量:6
4
黄振宣,唐爱琼.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创新的价值取向[J]
.学术论坛,2010,33(7):30-33.
被引量:4
5
尹燕科.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问题[J]
.黑河学刊,2010(8):17-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宋长琴.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统领作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14-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池秋平.
加强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43-44.
2
徐瑞坤,徐宗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9,8(11):69-70.
1
朱柏生.
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J]
.领导科学,1999,0(10):40-40.
2
宋蒙.
论“三个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
.湖湘论坛,2001,14(3):23-25.
3
方佩芬.
试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基础及现实意义[J]
.资料通讯,2002(2):13-16.
4
朱凤丽.
谈谈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
.祖国(建设版),2013(6):321-321.
5
陈世夫,华杉,陶冶.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J]
.人文杂志,1999(1):36-39.
6
姜荷.
对“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思考[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7(4):68-68.
7
杜栋.
“四个全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析[J]
.党政论坛,2015(15):19-21.
被引量:3
8
李春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3):10-13.
9
李木旺.
论和谐世界的哲学基础[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8-70.
被引量:1
10
于光远.
谈谈“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是哲学基本原理也是经济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1(1):1-4.
社科纵横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