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载体形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它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会被广大群众了解并接受。各种载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文化载体具有内隐性与丰富性,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渗透力;活动载体具有实践性与感染性,能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媒介载体具有广泛性与普及性,能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辐射力;课堂载体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说服力。
作者
王萍霞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
常州工学院
出处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2,共4页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化载体
活动载体
媒介载体
课堂载体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620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1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82页.
3
罗春洪,周世新.
浅析弘扬红色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支持[J]
.理论导报,2009(8):16-18.
被引量:18
4
创建理论进基层十载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EB/OL].福清新闻网,2010-03-01.
5
何绍斌.
《百家讲坛》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
.党政干部论坛,2008(12):34-35.
被引量:2
6
邓国峰.
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
.学术论坛,2009,32(6):6-9.
被引量:12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陈红梅.
网络表达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近十年来国外网络传播研究述略[J]
.新闻记者,2004(9):33-35.
被引量:20
2
邓国峰.
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寓教于乐”的虚拟社区探索[J]
.高教论坛,2004(4):170-174.
被引量:5
3
刘书林.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新任务[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26-28.
被引量:86
4
邱柏生.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过程[J]
.思想理论教育,2008(5):8-13.
被引量:148
5
张艳国.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哪些新要求[J]
.湖北社会科学,2008(2):8-9.
被引量:11
6
王健.
新大众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大众化[J]
.湖北社会科学,2008(2):9-10.
被引量:5
7
王联斌.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24(1):28-31.
被引量:22
8
徐国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理探析[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6(1):16-19.
被引量:36
9
黄长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25-28.
被引量:71
10
朱哲,曾庆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29-31.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1620
1
韩小军,闫世笙,楚群山.
试论红色文化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运用[J]
.理论导报,2010(4):13-14.
被引量:2
2
杨丽华.
退役军人就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前沿,2006(9):187-189.
3
杜俊华,刘玉萍.
试论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2):233-239.
被引量:4
4
党明德.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势”的理论的创意运用[J]
.管子学刊,2006(4):51-57.
被引量:1
5
侯云霞.
比较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与乡建派对农村改造问题的认知差异[J]
.农业经济,2009(3):17-18.
6
尹德洪.
马克思经济学的效率观:一个法律经济学视角的初步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5-108.
7
陈宇宙.
文化创新的实践基础及限度[J]
.理论与改革,2010(2):102-106.
8
曹芳.
毛泽东的行政人格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J]
.学习月刊,2010(6):25-26.
9
尚庆飞,韩步江.
毛泽东的自然概念初探——从国外学者梁再赫的《中国古代哲学与毛泽东思想的渊源》谈起[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2):1-6.
被引量:5
10
邹陆林.
无产阶级功利论及其评价——从马克思到毛泽东[J]
.新西部(理论版),2010(4):3-4.
同被引文献
68
1
陈万柏.
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特征和功能[J]
.求索,2005(5):121-123.
被引量:67
2
[德]米切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08、161、724、520、528、524、525、540-541、525、187、210、192、192、209、608页.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126.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10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引证文献
10
1
刘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载体[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19-20.
2
张春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及启示[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50-54.
被引量:3
3
王金华,张炼.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载体建设[J]
.理论月刊,2011(7):25-29.
被引量:3
4
侯锡彪,张文.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151-152.
被引量:2
5
尹从国.
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2):3-4.
6
郑海祥.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3,11(2):3-6.
7
俞国娟.
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绍兴市理论武装工作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思考与探索[J]
.观察与思考,2013(12):75-78.
8
于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载体的文献分析[J]
.北京教育(德育),2017(2):74-78.
9
高洁.
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路径革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9-11.
被引量:1
10
高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媒体融合现状及反思[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0(3):4-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卢国琪,谭云勤.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新经验——湖北省恩施州“三万”活动个案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6-10.
2
陈志勇,刘献阳.
政治社会化维度中“90后”大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30-33.
3
马宁.
壮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探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5):104-107.
被引量:1
4
付丹宇.
全媒体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10):32-33.
被引量:1
5
王芝兰.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J]
.新闻战线,2015(3):213-214.
被引量:1
6
邓宝仿.
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研究与讨论[J]
.河北企业,2016,0(12):170-171.
被引量:1
7
王盛初.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综述[J]
.世纪桥,2019(2):89-91.
被引量:1
8
聂家华,仉晓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格局与主题演进——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宁夏党校学报,2019,21(6):115-123.
被引量:1
9
杨静.
基于融媒体视野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策略[J]
.大学(社会科学),2021(10):60-62.
10
高洁.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传播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启鉴[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4):1-8.
1
任学丽,蒋盛云.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调查与思考[J]
.学习月刊,2010(1X):80-81.
2
张惠.
对新闻评论是否具有政治性、指导性的考究[J]
.科教文汇,2007(12S):121-122.
3
王秉.
论政务微博视野下的地方法治文化建设[J]
.电子政务,2015(2):64-71.
被引量:2
4
李国良.
刍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2):176-177.
被引量:1
5
郭树润.
浅谈微博对公共事务的影响[J]
.南方论刊,2011(A02):9-10.
被引量:4
6
潘家栋.
从载体形式看廉政文化建设[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5):74-77.
7
王先位.
浅谈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载体[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243-244.
被引量:6
8
连辑.
科学推进公民道德建设[J]
.西部大开发,2012(12):8-9.
被引量:1
9
宗立华,赵卓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模式探析[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6):54-55.
被引量:1
10
人大代表关于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的建议[J]
.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09,0(23):30-31.
理论探索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