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当超越中国模式的政治内涵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执政、发展和治理的角度看问题,即使不能完全“去掉”中国模式中的政治内涵,但是却可以有效地“超越”之。
作者
刘建飞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56-57,共2页
People's Tribune
关键词
政治内涵
中国模式
应当
“超越”
分类号
B91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73
1
托尼·安德烈阿尼,赵越.
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否意味着“中国模式”的必然终结?[J]
.国外理论动态,2008(5):67-75.
被引量:22
2
胡钧,韩东.
“中国模式”的实质、特点和面临的挑战[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13-23.
被引量:14
3
宋林飞.
“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J]
.社会科学战线,2006(2):166-177.
被引量:18
4
张志伟.
世界性视野中的“中国模式”——现代中国学之政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3):108-113.
被引量:8
5
李克钦,史伟.
“中国模式”还是“中国经验”?[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18(2):44-46.
被引量:2
6
托马斯·I.帕利,程仁桃(摘译).
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全球经济萎缩的危险[J]
.国外理论动态,2006(5):46-52.
被引量:7
7
陈志.
“中国模式”概念刍议[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3):98-101.
被引量:3
8
陈志.
“中国模式”的概念探析[J]
.兵团党校学报,2006(5):8-10.
被引量:2
9
甘阳.
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J]
.读书,2007(6):3-13.
被引量:112
10
新华月报.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15.
引证文献
7
1
邓研华.
“中国模式”的政治解读[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2):67-71.
被引量:1
2
邓研华.
“中国模式”的政治解读[J]
.行政与法,2011(6):12-15.
3
高建.
“中国模式”的争论与思考[J]
.政治学研究,2011(3):72-85.
被引量:32
4
师吉金,刘姝红.
“中国模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132-135.
5
江文清.
“中国模式”的理路分析[J]
.理论建设,2017,33(6):64-68.
被引量:1
6
江文清.
论中国模式的五大核心构成要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
.理论建设,2018,34(4):49-53.
7
王俊丽.
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几种争论及其评价[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3):46-49.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管新华.
近年来多党合作制度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研究综述[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3(2):42-47.
2
王丹莉.
“中国模式”研究之新动向与再认识[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2):159-169.
被引量:4
3
管新华.
近年来多党合作制度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综述[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17-22.
4
上官酒瑞.
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成长的自主性特征[J]
.甘肃理论学刊,2012(4):33-37.
被引量:1
5
严磊,闫红霞.
“中国模式”的争论与思考[J]
.前沿,2012(19):4-8.
6
成为杰.
发展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28-32.
被引量:1
7
钢花,吴俊.
唯物史观与“中国模式”[J]
.生产力研究,2013(3):1-6.
8
朱光喜.
中国“政策试验”研究:议题、意义与展望——以政策过程为中心视角[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25(4):18-24.
被引量:9
9
陈曙光.
多元话语中的“中国模式”论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4):148-158.
被引量:20
10
陈跃,曾勇.
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着力点[J]
.党政研究,2015(1):14-16.
被引量:1
1
陆建华.
老子与治国——君王四类与治道四种[J]
.国学(吉林),2014(1):17-19.
被引量:1
2
萧作永.
不能以误读纠正“百年误读”——与《“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的作者商榷[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1):97-101.
被引量:4
3
刘九勇.
论《孝经》中的政治内涵[J]
.孔子研究,2014(4):18-25.
被引量:1
4
王智汪.
礼乐刑政:理的政治内涵与人性的现实选择——日本学者荻生徂徕的儒学思想[J]
.甘肃社会科学,2017(1):63-68.
被引量:1
5
邱文颖,黄晓辉.
浅析《论语》中的“孝”[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9(4):23-26.
被引量:4
6
胡旭.
经学与政治的功利情结——从《春秋》三传的沿革看两汉经今古文之争的政治内涵[J]
.学海,2002(4):111-114.
被引量:1
7
唐眉江.
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概念辨析[J]
.学术研究,2006(1):73-77.
被引量:3
8
张星久.
儒家“无为”思想的政治内涵与生成机制——兼论“儒家自由主义”问题[J]
.政治学研究,2000(2):74-87.
被引量:16
9
李永新.
实践哲学:让思想进入历史以及让哲学成为政治[J]
.南京社会科学,2010(10):38-43.
10
余萍,王颖.
“自然无为”——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浅析[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7):117-117.
人民论坛
2010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