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残雪与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审美特性的呈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残雪是卡夫卡所开创的现代主义文学的渊源和传统的现代继承者。但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结构中,残雪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现代性,这种文学审美现代性首先表现为与卡夫卡艺术特征的相异性。这种相异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作者
罗璠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136,共6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小说
审美特性
残雪
中国
现代主义文学
审美现代性
文化结构
艺术特征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罗璠.
原始性冲动的方式——残雪小说叙事特色解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4):105-109.
被引量:3
2
余华.《余华随笔选-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3
[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第8、9页.
4
残雪.《在幽翼的王国里(痕)》.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5
万莲子.
残雪与外国文学[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6):57-65.
被引量:7
6
[苏]扎东斯基.《卡夫卡与现代主义》,洪天富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1页.
7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68页.
8
[法]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页.
9
[法]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吴慧颖.
表现丑冷的新路与偏执——读残雪的荒诞小说[J]
.求索,1988(1):100-104.
被引量:5
2
郜元宝.
向生存边界的冲击 评残雪的《突围表演》[J]
.当代作家评论,1989(1):82-85.
被引量:3
3
叶廷芳.
通向卡夫卡世界的旅程[J]
.文学评论,1994(3):114-120.
被引量:17
4
[2]残雪.残雪文集(四大卷)[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5
[4]
6
[10]残雪.解读博尔赫斯[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7
[12](法)罗杰*加洛蒂.论无边的现实主义[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8
王一川.语言乌托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9
胡小跃.波德莱尔诗全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0
[捷克]米兰·昆德拉(董强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
30
1
魏爱琴.
文化因素对员工团队行为影响的调查与改善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5(6):232-238.
被引量:4
2
陈晓静,杨竞业.
道德场形态:境界的反思与批判[J]
.广东社会科学,2006(4):75-80.
3
何同彬.
文明与野性的畸态和解——关于《狼图腾》的文化症候[J]
.文艺争鸣,2006(5):88-92.
被引量:6
4
周薇.
20世纪以来陈衍研究述评[J]
.学海,2007(5):176-183.
被引量:1
5
朱海波.
理性主义视角下的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J]
.比较法研究,2007,21(6):1-10.
被引量:5
6
雷鸣.
中国文化妙谛的表达——朱自清《背影》新解[J]
.语文建设,2007(12):42-43.
被引量:2
7
罗维.
论中国文学之悲悯意识[J]
.求索,2007(11):191-193.
被引量:18
8
严新明,童星.
“心我”与“口我”:关于社会互动行为主体的研究[J]
.江海学刊,2008(2):112-118.
被引量:1
9
孙记.
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一个亟待澄清的概念[J]
.浙江社会科学,2008(10):48-57.
被引量:3
10
张洪高,唐晓鸣.
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遭遇时代困境的表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2):1-9.
被引量:8
1
谢纳.
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叙事视角的先锋性[J]
.艺术广角,2004(5):29-31.
被引量:1
2
郭小东.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中的间离——以鲁迅、柳青的小说为个案探讨[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5):11-16.
被引量:1
3
郭恋东,杨蓉蓉.
“意识流”与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以“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7):100-104.
被引量:3
4
晋洪杨.
兴盛与退寂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兴衰发展及原因探析[J]
.北方文学(下),2016,0(5):155-155.
5
刘学明.
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流向[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1-8.
被引量:1
6
梅启波.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综合化走向[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9):16-19.
7
谢纳.
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72-74.
被引量:6
8
李晓伟.
浅析新感觉派创作中的现代意识[J]
.红河学院学报,2012,10(6):61-63.
9
郭小东.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想像中的时间[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85-94.
被引量:1
10
刘光宇.
从无名氏小说的人生哲学命题看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主题的更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4):91-94.
被引量:1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