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现状和污染防治建议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污染,提出了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的污染防治建议。
作者
廖艳媚
机构地区
江门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科技资讯》
2010年第23期163-163,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废铅酸蓄电池
回收利用
建议
分类号
X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1
于同双.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与环保进程[J]
.资源再生,2009(1):38-39.
被引量:4
2
张忠民.
发达国家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业现状[J]
.世界有色金属,2008(11):80-81.
被引量:12
3
傅欣,贡佩芸,傅毅诚.
废铅蓄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J]
.再生资源研究,2007(4):25-27.
被引量:13
4
马永刚.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生产[J]
.电源技术,2000,24(3):165-168.
被引量:32
5
李金惠,聂永丰,白庆中,牛冬杰.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J]
.环境保护,2000,28(4):40-4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王子元.
铅酸废蓄电池的回收利用[J]
.中国物资再生,1999(1):20-21.
被引量:11
2
郭翠香,赵由才.
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的技术进展[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1):81-86.
被引量:25
3
综合利用废铅蓄电池的研究报告[R].海南庆港石化有限公司,1996.11-12.
4
US Battery Manufacture.Recycling and the Environment[].th ILBF China.2007
5
兰兴华.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再生铅工业[J]
.世界有色金属,1997(5):14-18.
被引量:5
6
吴春山.
我国含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
.世界有色金属,1997(11):29-30.
被引量:6
7
葛振华.
我国再生金属资源利用潜力研究及对策[J]
.矿产保护与利用,1999,19(1):47-50.
被引量:5
8
李富元,李世双,王进.
国内外再生铅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世界有色金属,1999(5):26-30.
被引量:10
9
张俊喜,陈健,乔亦男,曹楚南.
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J]
.世界产品与技术,2000(3):65-67.
被引量:2
10
李富元,陈和明,李世双.
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现状及对策[J]
.世界有色金属,2000(3):40-4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8
1
郭学益,钟菊芽,宋瑜,田庆华.
我国铅物质流分析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5(11):1554-1561.
被引量:17
2
付小娟,黄俊龙,师帅,郑焘,李广科.
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行业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S2):131-134.
被引量:1
3
李富元.
中国废杂铅回收利用现状[J]
.资源再生,2002,0(1):27-32.
被引量:2
4
赵文华,梁波,罗耀华.
电池与环境的探讨[J]
.电源世界,2002(7):57-58.
5
余兵.
铅污染对儿童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引进与咨询,2006(6):125-125.
被引量:2
6
蔡震峰,张小芳,任凤莲.
儿童铅中毒的研究现状[J]
.科技信息,2007(15):35-37.
被引量:1
7
方海峰,黄永和,黎宇科,王可.
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研究[J]
.蓄电池,2007,44(4):174-179.
被引量:13
8
罗耀华,梁波.
电池与环境的关系探讨[J]
.电源世界,2007(12):50-51.
9
马新晓.
略论铅及其他微量元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08,27(8):68-69.
被引量:2
10
王子哲,裴启涛.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应用进展[J]
.资源再生,2008(5):56-57.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5
1
于同双.
铅酸蓄电池制造、回收与环境[J]
.蓄电池,2008,45(1):31-33.
被引量:7
2
潘军青,边亚茹.
铅酸蓄电池回收铅技术的发展现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3):1-14.
被引量:35
3
陈孟杰,许晏彰,林正雄.
废铅蓄电池极板粉末湿式处理回收铅[J]
.过程工程学报,2009,9(S2):71-75.
被引量:5
4
王忠伟,段颖,王晓冬.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J]
.北方环境,2005,30(1):5-7.
被引量:18
5
马志军.
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与环保[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19(4):80-81.
被引量:7
6
郭翠香,赵由才.
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的技术进展[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1):81-86.
被引量:25
7
叶少峰,谭国进,蒋林斌.
湿法回收废铅蓄电池制备三碱式硫酸铅[J]
.无机盐工业,2006,38(4):46-48.
被引量:3
8
周洪武.
废铅酸蓄电池铅料特点和冶炼技术选择[J]
.资源再生,2007(5):18-22.
被引量:10
9
王灿彬,杨勤.8500万辆中国汽车保有量超日追美[EB/OL].
10
搜狐网.开车族一年碳排放4吨少开车保费更便宜[EB/OL].
引证文献
6
1
袁向华,王洪起,王晓乔.
电动交通工具的污染减排及对策[J]
.环境与发展,2011,23(5):36-36.
被引量:3
2
陈剑.
浅谈废铅蓄电池铅膏的回收利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4):19-19.
被引量:1
3
王学健,沈海泉.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9):4-6.
被引量:11
4
王艳,程轲,易鹏,田贺忠,李慧君,刘姝涵.
中国工业过程大气铅排放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5):1589-1594.
被引量:10
5
李忠河,郑洋,何艺,胡华龙,张海东,薛宁宁.
山东省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研究[J]
.环境保护,2018,46(18):70-72.
被引量:3
6
刘士文,李忠河,张海东.
山东省废铅蓄电池收集和转运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
.山东化工,2020,49(3):215-21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顾晓月,杭艳,顾艳秋,顾莹云.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J]
.时代经贸,2013,11(22):61-62.
2
张慧,王斌,顾中洋.
合理利用废铅膏提高铅蓄电池电化学性能[J]
.蓄电池,2014,51(6):253-257.
被引量:1
3
赵天顺.
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11):20-20.
被引量:1
4
王静雅,杨明,钱靖.
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42-43.
被引量:7
5
王云.
关于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
.河北农机,2017,0(2):38-38.
被引量:1
6
吴洁洁.
电池行业研究与展望[J]
.现代化工,2017,37(9):1-4.
被引量:1
7
彭龙,林钦浩,阳宇翔,廉秀峰,傅玉珍,张国华,毕新慧,王新明,盛国英.
运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表征广州市大气含铅颗粒的污染特征[J]
.地球化学,2017,46(6):538-545.
被引量:4
8
余辉,周杰,王玲玲,吴军莲,陈滟,朱晓慧.
江苏省废铅酸蓄电池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2017(21):17-18.
被引量:13
9
吴楠楠,杨涵晟,龚奂彰,张小飞,李薇.
电网企业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J]
.电力科技与环保,2018,34(2):52-55.
被引量:6
10
王力.
铅酸电池剩余放电时间预测方法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2018,27(4):7-9.
被引量:2
1
盛若虹,李晓瑞,薛梦莹.
汾河水库水源地水质状况及污染防治建议[J]
.能源与节能,2011(8):51-52.
被引量:4
2
李良德.
石狮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分析[J]
.海峡科学,2009(6):42-45.
被引量:2
3
马海良,乜鑫宇,李丹.
基于污染指数法的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效果分析[J]
.生态经济,2014,30(10):183-185.
被引量:8
4
谭虹,陈磊.
贵阳市锅、窑炉二氧化硫、烟尘污染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J]
.贵州环保科技,2005,11(2):4-8.
5
张立杰,周福顶.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168-168.
被引量:1
6
樊陆欢,项平,洪岚.
江苏省PFOS污染防治建议[J]
.低碳世界,2017,7(7):32-33.
7
黎红,陈波,谢疆,曾丁山,吴岳庚.
驴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防治建议[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9):183-183.
被引量:1
8
张俊杰,毛子敏.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点思考[J]
.太原科技,2001(5):4-4.
被引量:1
9
刘欣,王学军,徐盛明.
再生铜行业污染监测、物质流分析及其防控策略[J]
.有色金属工程,2017,7(1):87-91.
被引量:7
10
梅桂友.
PM_(2.5)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
.环境影响评价,2014,36(5):19-21.
被引量:3
科技资讯
2010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