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142,共2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参考文献6
-
1刘晓锋.《试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治理对策》[J].侦查,2001,.
-
2陈浩.《新媒体事件中网络社群自我赋权的因由与路径剖析》,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8481293.html.
-
3邱林川.《新媒体事件与网络社会之转型》[J].传媒透视(香港),2009,(2).
-
4[美]迈克尔·舒德森著.《广告,艰难的说服》,陈安全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总序.
-
5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2):1-23. 被引量:481
-
6于建嵘.《群体事件:2009年想说少点不容易》,http://www.infzm.com/content/22040,2009年12月1日.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8):13-20. 被引量:76
-
2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5(2):57-64. 被引量:92
-
3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中华书局,1986..
-
4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4页.
-
6李连江 欧博文.《当代中国农民的依法抗争》[A].吴国光编.《九七效应》[C].(香港)太平洋世纪研究所,1997年版..
-
7奥立佛,马维尔.2002,《集体行动的动员技术》.莫里斯等编.《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刘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8巴特摩尔.1998,《平等还是精英》,尤卫军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9查特吉.2000,《社群在东方》.陈光兴编.《发现政治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
10福柯 李猛译.《历史的无名者》[J].国外社会学,2001,(4).
共引文献483
-
1张祺.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政治人类学评论,2021(1):1-75.
-
2刘怡然,刘娜娜(校译).匮乏阈限内的政府默许:个体弈争模式——以A市B区L庄城中村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19(2):57-113.
-
3何晶.“底层表达”视角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径创新[J].新闻大学,2021(1):48-58. 被引量:9
-
4包涵川.生活与政治的互嵌:中国长期上访行为的发生逻辑——以一个多年上访案件的分析为例[J].信访与治理研究,2022(1):104-118.
-
5符平,卢飞.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脱贫攻坚的组织动员[J].社会学研究,2021(3):1-22. 被引量:85
-
6陈洪杰.国家公共政策的“私人执行”:草根动员与公民诉讼[J].师大法学,2020(1):137-158.
-
7李元元.农民群体利益表达行动的文化嵌入性——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保地”行动的田野民族志[J].青海民族研究,2019,0(4):94-100. 被引量:7
-
8黄璐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草根动员的行动框架和动员方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8-10.
-
9邱新有,邹菲琼,王丽华.论信息时代民众利益表达的横向路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6):79-87. 被引量:1
-
10王中原.向下扎根:新时代政党领导乡村治理的机制建构和效能分析[J].复旦政治学评论,2022(1):122-14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25
-
1徐剑.中国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基于CSSCI、CNKI两个主流引文数据库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1):63-70. 被引量:39
-
2张金海,周丽玲,李博.沉默的螺旋与意见表达——以“抵制家乐福”事件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9,31(1):45-48. 被引量:11
-
3孙玮.转型中国环境报道的功能分析——“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动员[J].国际新闻界,2009,31(1):118-122. 被引量:37
-
4康均心,马力.群体性事件:一个犯罪学应该关注的前沿问题[J].法学评论,2002,20(2):51-56. 被引量:21
-
5王晓晖.浅析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6):60-62. 被引量:18
-
6薛澜,钟开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05(2):102-107. 被引量:329
-
7何祖坤.关注政府回应[J].中国行政管理,2000(7):7-8. 被引量:134
-
8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5):80-84. 被引量:59
-
9郑大兵,封海东,封飞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J].信息化建设,2006(11):34-35. 被引量:49
-
10贺玲,吴玲达,蔡益朝.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10-13. 被引量:228
引证文献5
-
1刘能.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变迁和分类框架再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2):53-59. 被引量:44
-
2郭小安,王国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J].情报杂志,2012,31(2):6-11. 被引量:28
-
3苗伟山,隋岩.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研究的全球学术地图——基于CSSCI、TSSCI和SSCI数据库2003-2014年的实证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37(1):47-62. 被引量:8
-
4文宏.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情导向与政府回应的逻辑互动——基于“雪乡”事件大数据的情感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9(1):77-90. 被引量:68
-
5董天策,梁辰曦.究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是“网络公共事件”抑或其他?——关于“网络舆论聚集”研究的再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1):87-102.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166
-
1蒲晓红,赵海堂.互联网使用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基于政府回应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21(5):146-154. 被引量:24
-
2刘红波,高新珉.负面舆情、政府回应与话语权重构——基于1711个社交媒体案例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5):130-137. 被引量:23
-
3邓卫华,吕佩.反转或缓解?突发事件政府回应有效性研究——基于在线文本情感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2):123-130. 被引量:12
-
4盖盛楠.政务舆情回应议程设置失灵问题与对策分析——基于政务舆情热点事件应对案例[J].新媒体研究,2021,7(11):53-57. 被引量:1
-
5文宏,李风山.政府回应视阈下“涉官”舆情中的民众责任归因逻辑[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9(1):3-16. 被引量:2
-
6杨立华,李志刚,朱利平.环境抗争引发政策议程设置:组合路径、模式归纳与耦合机制——基于36起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21(6):86-96. 被引量:6
-
7李华胤.使回应运转起来:线上互动中的多维问责与有效回应——以H村“互助问答”平台运作为分析对象[J].江苏社会科学,2021(1):80-90. 被引量:10
-
8孙斐,徐淮智.网络空间的“语言游戏”:公众话语风格与政府回应[J].公共管理评论,2023,5(4):104-127. 被引量:1
-
9张迪,童桐,施真.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事件的解读特征与情绪表达——基于新浪微博“基因编辑婴儿”文本的框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3):107-122. 被引量:10
-
10钟其.表意行为:人民群众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3(6):99-105. 被引量:2
-
1朱乾坤.新形势下林业学术期刊的发展思路[J].学会,2004(3):47-49. 被引量:1
-
2吴新建,吴卓略.传播科技的使者——记栾川县政协委员、农民高级技师冯明献[J].中州统战,2001(4):27-27.
-
3吴新建.传播科技的使者——记河南省栾川县农民高级技师冯明献[J].农村农业农民,2001(5):35-35.
-
4王次春.让农民的日子过得更好——湖南省岳阳市老科协真情服务“三农”纪实[J].今日科苑,2011(16):103-105.
-
5管俊.基于内部控制的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研究[J].经济视野,2013(3):52-52.
-
6耕夫,振南.农村亟需三种经纪人[J].农家之友,2008(23):47-47.
-
7姜正林.喜闻农民合伙订报刊[J].瞭望,1999(49):48-48.
-
8邓圩.“到村民中去才能更好地传播科技”[J].中国职工教育,2012(2):52-52.
-
9张华,卓建伟.中央“一号文件”支农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10):106-112.
-
10江阳区“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有声有色[J].泸州科技,2008(2):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