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故乡”与萧红的自我认同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萧红与其故乡呼兰小城的关系一直以来多被讨论,除了传记性的史料搜集和整理外,论者多关注作家的乡土情结和作品风格,而萧红对于故乡的"发现"和"想象",或者说,故乡之于萧红写作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却并没有得到彰显。与鲁迅、废名、沈从文等男性作家不同的是,萧红同时从情感、性别和底层三个维度寻求自我认同的途径,它们最终都通向和汇聚于"故乡"——一个由文字和想象建构起来的空间。
作者
卢建红
机构地区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68-71,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关键词
"故乡"
萧红
呼兰小城
自我认同
分类号
J3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
梅林.萧红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
3
李海燕.重读传统:跨文化阅读新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72.
4
林幸谦.
萧红小说的女体符号与乡土叙述——《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性别论述[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0-110.
被引量:30
5
肖凤.萧红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62.
6
聂绀弩.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料,1981,.
7
林贤治.
萧红和她的弱势文学[J]
.新文学史料,2008(2):88-96.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王观泉.怀念萧红[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95
1
马向真.
道德人格与自我同一性[J]
.学术论坛,2004,27(6):17-20.
被引量:2
2
陈虹.
面对侵略者的炮火——综述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J]
.文艺争鸣,2005(5):68-73.
3
韩震.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J]
.求是学刊,2005,32(5):21-26.
被引量:63
4
吴兴华,吴先伍.
文明与自然——论现代性境域中的生态危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1-25.
被引量:7
5
曹蕾.
忏悔作为自传——论奥古斯丁《忏悔录》的自传特征[J]
.求是学刊,2006,33(4):110-114.
被引量:2
6
耿占春.
象征的衰落:修辞批评与社会批评[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128-132.
被引量:2
7
赵静蓉.
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与怀旧情结[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31-36.
被引量:70
8
鲍海波.
媒介文化生产中的偶像制造与消费及其媒体责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122-128.
被引量:15
9
柳谦.
教育与人的伦理本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教育思想探析[J]
.学术论坛,2007,30(7):15-18.
被引量:4
10
王成兵.
试论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J]
.理论学刊,2007(8):42-44.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30
1
王言锋.
“卑琐平凡”的世界——谈《呼兰河传》中的呼兰河小城形象[J]
.学理论,2009(22):65-66.
被引量:2
2
韩耀旗.
血统的困惑——萧红与她的父亲张廷举[J]
.作家,1995,0(9):13-14.
被引量:1
3
杨红升.
自传体记忆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6):1001-1010.
被引量:15
4
王连喜,彭德.
30年代呼兰店铺的幌子[J]
.北方文物,2000(4):89-94.
被引量:3
5
薛晓芬.
谈《呼兰河传》人物塑造的深层意蕴[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9-12.
被引量:3
6
赵德鸿,张冬梅.
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阐释[J]
.学术交流,2007(5):177-179.
被引量:8
7
师陀.《果园城记·序》,《师陀全集》第2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3页.
8
考夫曼.《存在主义》,引自《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朱寿桐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41页.
9
师陀.《夜》,《师陀全集》5.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10
师陀.《无望村的馆主》,《师陀全集》3,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引证文献
3
1
陈晨.
“自我”与“乡土”的关联——论萧红与师陀乡土想象中的现代诗性[J]
.山东社会科学,2012(8):56-59.
被引量:1
2
宋剑华.
《呼兰河传》:遥望故乡的生命绝唱[J]
.中国文学研究,2018(2):118-127.
被引量:8
3
阮学云,丁根发.
论民俗文化在《呼兰河传》中的作用及意义[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115-1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丛莹莹.
物质民俗视角下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以《呼兰河传》为例[J]
.汉字文化,2023(7):190-192.
2
韩文淑.
新世纪乡村叙事中的“差异性”表达[J]
.学习与探索,2013(11):133-136.
3
肖百容,钟新良.
林语堂英文小说二三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3):87-92.
被引量:3
4
曾莉.
“原乡美学”的当代嬗变——以大理本土艺术家乡村艺术实践为例[J]
.美术大观,2020(5):120-122.
被引量:1
5
阮学云,丁根发.
论民俗文化在《呼兰河传》中的作用及意义[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115-121.
被引量:1
6
李盼盼.
浅析《呼兰河传》的散文化特征[J]
.今古文创,2020(30):4-5.
7
郝书翠,姜逸.
香港地区文学:变迁与笃定--从文学对公民国家意识与身份认同构建作用的视角看[J]
.港澳研究,2022(1):83-92.
8
李超杰.
现代文学家世研究的可能与方法[J]
.学术研究,2023(2):161-168.
被引量:1
9
苏晓芳.
论《呼兰河传》风景书写的视角与意蕴[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1):45-54.
10
赵羚.
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个性化叙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9):112-114.
1
吕智超.
诗意禅心——以小说《桥》为例浅谈废名创作与佛禅的结合[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5):64-64.
被引量:1
2
马奉君,刘柯.
透过作品看废名的精神世界[J]
.魅力中国,2011(11):210-211.
3
唐衡,范洪玮.
继承与创新——寻找中国民族器乐良性发展之路[J]
.参花(下),2014,0(6):87-87.
被引量:1
4
魏莱,吴宜辰.
论学堂乐歌的源起及原因[J]
.北方音乐,2015,35(11).
5
张晓文.
唐人绝句式的小说——论废名小说《桥》的造境艺术[J]
.电影评介,2007(13):92-93.
被引量:1
6
佟桂影.
河南筝派的演奏方法与艺术风格探析[J]
.黄河之声,2012(3):84-85.
被引量:2
7
德兰.
接受物质的委托[J]
.中国电视,1996(1):52-53.
8
汪人元.
江苏昆曲十年——在江苏省纪念昆曲申遗成功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
.剧影月报,2011(3):24-25.
9
斯雯.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综述[J]
.北方音乐,2014,34(4):12-12.
被引量:1
10
李祥林.
“男人说女人话”——中国戏曲文化现象解读之一[J]
.民族艺术研究,1997,10(6):3-9.
被引量:1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