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于正处于"后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转型之间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而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大众化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
蒋文亮
卜雪梅
机构地区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4期182-185,共4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
创新人才
培养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1
邓天笑.顶尖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初探.经济人学报,2006,(2).
2
崔艳丽.
反思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一种广义进化综合理论视角的分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98-103.
被引量:2
3
杨移贻.
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审视[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5):144-148.
被引量:33
4
王双金.
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1):39-4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姜华,丁楠.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模式[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8(2):51-56.
被引量:5
2
杨德广.
各类高校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中都大有作为[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9-11.
被引量:4
3
郭广生.
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0):38-40.
被引量:11
4
[美]PatriciaJGumport等.郑若玲译 谢作栩校.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后大众化.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2).
5
[日]金子元久.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M].刘文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7.
6
汤志民.台湾高等教育扩张与整并之探析[A].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主办.超越与效能--21世纪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前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2003.
7
金子元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治经济学--中日比较的视角[OB/EL].http://www.edu.cn/jzsl._5478/20070108/t20070108_213192.shtml,2007-01-08.
8
2009年全国高校扩招幅度不超4%[N].北京晚报,2008-10-09.
9
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10
刘继安.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EB/OL].(2002-10-02)[2008-10-20].http://www.edu.cn/tong_ji_66/20060323/t20060323_60935.shtml.
共引文献
34
1
张智荣.
加强专业教学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3):125-125.
2
徐魁鸿.
社区学院——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呼唤与回应[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3):65-69.
被引量:3
3
张智荣.
加强专业教学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5):104-106.
4
陈芳,兰美云.
论后大众化阶段我国创新型教育的发展[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6-8.
5
顾兴良.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机制探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153-155.
被引量:5
6
刘在洲,孙首臣,汪发元.
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表现的局限性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8):12-15.
被引量:1
7
刘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126-128.
被引量:6
8
曾德伟,龚方红,席海涛.
提高质量: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共识[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2):18-19.
被引量:1
9
张文格.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及其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6):28-31.
被引量:6
10
孙中江.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视阈下高校后勤管理之思[J]
.世纪桥,2011(21):133-1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杨义芹.
中国传统公私观及其缺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39-45.
被引量:13
2
沈淦.
“有教无类”,首倡教育平等——孔子教育平等思想评价[J]
.基础教育,2005,2(11):43-46.
被引量:1
3
彭湃.
大学、政府与市场:高等教育三角关系模式探析——一个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9):100-105.
被引量:52
4
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A]..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
冯用军.后大众化阶段行业特色型和综合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发展研究.教育界,2010,(1).
6
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7.
7
江苏人口:按照初中升学50%普职分流、高考招生本、专科50%比例预测[OL/EB]. [2013-05-20], http://www.jsf-pc. gov. cn/tslm/rklt/zgrk/20081204/100633651. html.
8
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 moe. 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 / moe / moe_148 5 / 201308 / xxgk_15 5 7 98. html.
9
汤志民.台湾高等教育扩张与整并之探析[C]//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超越与效能--21世纪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前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2003:283-330.
10
褚宏启.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J]
.教育研究,2008,29(6):7-13.
被引量:86
引证文献
3
1
蒋立文.
后大众化阶段高职教育招生工作的思考[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4):24-26.
2
方晓田,王德清.
后大众化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政府干预[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0):46-51.
被引量:14
3
岳文赫,张慧彦,周鲜华.
后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3):320-32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李智军,陆正林.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各阶段特征与策略建议[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14(4):13-18.
被引量:4
2
方晓田.
第三次工业革命:缘起、本质及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2015(6):46-50.
3
谢冬兴.
基于马斯洛需求论对民办高校师资隐性流失剖析——以广东6所民办高校体育部为例[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3):101-106.
被引量:5
4
何天雄.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比较的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4(4):64-67.
被引量:17
5
方晓田.
“学习场”视域下民办高校创新型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7):53-60.
被引量:2
6
韩玉亭.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的困境及出路[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1):18-33.
被引量:16
7
方晓田,郑白玲.
中国高水平大学校长领导特质与治校理念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77-83.
被引量:9
8
邓利梅.
以组织效率为目标的民办高校薪酬制度构建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9):237-239.
被引量:1
9
马军.
四阶段四循环高校学生公寓物业服务工作流程标准探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18(4):23-25.
被引量:1
10
张爱玲.
后大众化阶段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
.教师教育论坛,2018,31(9):88-91.
1
郜正荣,贺武华.
高校人才培养“活进严出”机制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5,35(9):49-52.
被引量:2
2
靖凤珍.
实施素质教育,心理教育不容忽视[J]
.中国校外教育,2007(1):102-102.
3
潘茂桂.
浅论电大辅导教学的特点及规律[J]
.重庆电大学刊,1991(2):29-32.
4
王立星,张磊.
关于高等院校任职教育的进一步思考[J]
.科技信息,2010(29).
5
王茜.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7):174-175.
6
易晓梅.
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1):62-64.
7
征稿启事[J]
.比较教育研究,2011,33(3):45-45.
8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程度的变化[J]
.新华文摘,2010(13):168-168.
9
王锐.
高等教育普及化地区的地方院校教学质量观刍议[J]
.职业技术,2009(12):76-76.
10
曾勇,程敬斌,姜嘉颖,史梦依.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教师幸福快乐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12,34(6):129-132.
文教资料
2010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