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利用全要素生产率表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甘肃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资本的投入;二是甘肃省经济增长明显表现出粗放型的增长态势;三是技术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因此,甘肃省应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加大研发水平,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促进经济增长。
作者
娜娜
机构地区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甘肃农业》
2010年第8期12-14,共3页
基金
2009~2010年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甘肃
分类号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79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1
成小平.
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38(4):438-441.
被引量:11
2
王少国,贺福珍,张连城.
北京市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1(6):76-83.
被引量:3
3
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
.经济研究,2002,37(6):3-13.
被引量:556
4
张雄辉,范爱军.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86-88.
被引量:11
5
李声明.
广西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2):18-24.
被引量:4
6
HALL R,JONES C.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34-35.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李京文,郑友敬,杨树庄,龚飞鸿.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1992(1):15-36.
被引量:52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
.经济研究,2004,39(10):35-44.
被引量:5561
3
吴小玲,王锦功.
科技进步作用的测算方法与实证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2):40-46.
被引量:9
4
郭庆旺,贾俊雪.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
.经济研究,2005,40(6):51-60.
被引量:1206
5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
.经济研究,1995,30(12):10-22.
被引量:136
6
高萍.
技术进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当代财经,2006(2):91-94.
被引量:9
7
何锦义,刘树梅,刘晓静.
当前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中的几个问题[J]
.统计研究,2006,23(5):29-35.
被引量:34
8
黄永兴.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122-126.
被引量:8
9
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史清琪,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
CHOW C. 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 J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108 (8): 102-105.
共引文献
579
1
杨书越,陈稹.
老龄化背景下生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协同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
.管理评论,2023,35(2):79-93.
被引量:5
2
盛三化,李菲,罗钰杰.
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变迁实证分析——以宜昌市为例[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19,0(4):23-38.
3
关阳,王开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资本回报率变动:理论基础与现实证据[J]
.经济学家,2021(9):41-49.
被引量:3
4
汪玲,邱桓沛,申曙光.
国有资本划拨养老保险与公共政策目标治理[J]
.财贸经济,2021(4):53-66.
被引量:6
5
张书博.
贸易开放与政府干预逻辑——基于帕累托改进的模拟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20(1):32-50.
被引量:1
6
李辉文,孙中栋,甘小立.
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理论和实政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7(18):8-9.
7
熊学华.
判断合理消费率的重要原则[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42-45.
8
谢世洋,钟小婷,曾慧金.
知行写在情景中(四)——2005年11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秘书三级试卷情景录像题(一)解读[J]
.秘书,2006(6):10-13.
9
刘方.
消费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J]
.经济经纬,2009,26(6):1-4.
被引量:2
10
赵利,张红霞,王振兴.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5):101-11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0
1
徐康宁,王剑.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
.经济研究,2006,41(1):78-89.
被引量:754
2
张景华.
经济增长理论、自然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
.当代经济管理,2007,29(2):18-21.
被引量:6
3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1996-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11.
4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科技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GINSBURG 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ghers, 1957,47:197-212.
6
KHACHATUROV T. Economic evaluation of natural re- sources[J]. Voprosy Ekonomiki, 1969(8) :6-24.
7
DAVIDSON P. 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J]. Challenge, 1979(3) :40-46.
8
GYLFASON 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growth[J]. Minerals & Energy, 2007 (22):7 17.
9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0
DOMENECH J. Mine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regional growth in span, 1860-2000[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 velopment, 2008,20 : 1 122 - 1 135.
引证文献
3
1
韦丽娟.
生产要素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J]
.商业经济,2011(23):25-26.
被引量:1
2
傅春,詹莉群,卢艺分.
基于TFP的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贡献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1):1301-1307.
被引量:2
3
赵昕,王艳楠,孙瑞杰.
生产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研究[J]
.时代金融,2011(4Z):44-45.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韦丽娟.
生产要素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J]
.商业经济,2011(23):25-26.
被引量:1
2
张宁.
中国经济增加减速原因分析: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J]
.商场现代化,2012(4):104-104.
3
谢圣远,李亚莲.
从风险视角重新检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社会保障研究,2013(1):21-27.
被引量:6
4
朱振锴.
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
.商业时代,2013(9):140-143.
5
孙启明,韦结余,白丽健.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分析[J]
.技术经济,2013,32(4):78-84.
被引量:3
6
田艳芬,于春荣,邵志高.
吉林省的资本投入效率分析[J]
.浙江金融,2013(7):72-75.
7
刘俐妤.
基于教育视角浅析我国人力资本现状[J]
.西北人口,2013,34(6):85-89.
8
刘立志,孙启明,韦结余.
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2):46-53.
被引量:1
9
侯荣涛.
对粤苏鲁浙经济发展背后的人力资源比较研究[J]
.现代商业,2014(23):143-146.
10
吴江月,濮励杰,朱明,戴小清,陈新建,韩明芳.
一个改进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兼论遗传资源对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6):711-716.
被引量:1
1
安婧博,陆亚琴.
辽宁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消费导刊,2009,0(21):83-84.
被引量:2
2
焦红玉.
天津市近十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天津经济,1992(2):22-23.
3
有关报告分析:下半年应适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J]
.决策咨询,1996(3):73-73.
4
南雪峰.
技术进步和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J]
.经济视角(下),2005,0(6):40-42.
5
田珅,徐云龙,许小伟.
葫芦岛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特区经济,2013(2):191-192.
6
石柱鲜.
中日韩三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东北亚论坛,1996,5(2):15-20.
被引量:2
7
赵秋荣.
西宁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青海金融,2007(4):35-36.
8
唐勇.
北京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当代经济,2009,26(14):102-103.
被引量:3
9
胡锐.
基于VAR模型的武汉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0(5):34-40.
被引量:3
10
司俊.
实施鼓励消费政策促进甘肃经济增长[J]
.开发研究,2000(3):29-32.
甘肃农业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