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物生长物质和微肥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应用植物生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小麦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适当喷施硼、锌、稀效唑、硼+膨大素的组合、硼+锌的组合以及化控2号+喷淋肥的组合均有效地增加了产量。但各种化控处理对子粒蛋白质含量均无明显的影响。
作者
赵广才
张保明
王崇义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出处
《北京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11-14,共4页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关键词
冬小麦
植物生长物质
微量元素
肥料
栽培
施肥
分类号
S512.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1
赵广才.
矮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阶段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2,9(2):86-92.
被引量:14
2
李春喜,茹德平,姬生栋.
根外喷施微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7(Z1):99-103.
被引量:5
3
赵广才.
冬小麦籽粒发育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喷氮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25-34.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5年,1期,22页
2
张夫道,土壤学报,1984年,3期,11页
3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0年,3期,34页
4
陈清洁,植物生理学通讯,1957年,4期,24页
5
杨家朴,李崇,张淑媛.农用稀土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一些生理活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1988(11).
6
吴建国,周汉香.冬小麦对硼的吸收累积分配特点与施用技术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01).
7
A. Iqtidar,S. F. Rehman,刘兴.硼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1987(04).
8
吴建国,朱宜静,张泽芳.冬小麦吸收锌营养的特点与锌肥施用技术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02).
9
赵广才.根外追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1986(06).
共引文献
37
1
刘万代,朱云集,谭金芳,宋秋雨,刘海玉,左新丽.
后期喷素对沙薄地小麦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4,35(4):526-528.
2
赵广才.
不同时期矮壮素处理对大麦生长发育及植株性状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16(2):27-32.
被引量:3
3
蒋跃林,张庆国,张仕定,岳伟,谢超群.
大气CO_2含量增加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21-25.
被引量:8
4
蒋纪芸,张林生.
冬小麦籽粒氨基酸的形成规律及其调控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1-6.
被引量:3
5
薛盈文,于立河,郭伟.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3):32-38.
被引量:14
6
赵辉,戴廷波,荆奇,姜东,曹卫星.
灌浆期温度对两种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及植株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11):1466-1472.
被引量:23
7
赵广才,周阳,常旭虹,于广军,刘利华,杨玉双,杨丽珍,池忠志.
氮磷钾硫对冬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调节效应[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4):423-426.
被引量:12
8
杨文平,刘全军,张保军.
天达-2116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与衰老特性的调节效应[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5):464-467.
被引量:6
9
戴廷波,赵辉,荆奇,姜东,曹卫星.
灌浆期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6,26(11):3670-3676.
被引量:44
10
马宗斌,熊淑萍,马新明,何建国,台国琴.
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1):117-12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
1
邓英,谢振翅.
农作物微量元素应用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1999(2):26-28.
被引量:27
2
赵扬,吕国华,金新文,蔡益泽,马海龙,马达.
瓜尔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2):93-96.
被引量:5
3
赵扬,吕国华,辛建华,蔡益泽,马龙海,马达.
瓜尔豆主要单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3):201-204.
被引量:3
4
祁俊生.
大豆中稀土元素分配规律研究[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8):24-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纪华,赵春江,王北洪,李鸿祥,韩德元.
拔节后期施用植物生长物质对小麦倒伏及穗花发育的影响[J]
.北京农业科学,2000,18(2):7-11.
被引量:22
2
赵飏,吕国华,金新文,夏惠.
微肥对瓜尔豆产量性状的影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1):27-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吕双庆,李生秀.
多效唑对旱地小麦一些生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1):92-98.
被引量:65
2
张丽华,马瑞昆,姚艳荣,贾秀领,张全国.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46-149.
被引量:6
3
徐又新,史劲松,孙达峰,朱昌玲.
瓜尔豆的资源分布及引种栽培[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2):69-71.
被引量:13
4
李春喜,姚利娇,邵云,姜丽娜,王言景,李学梅,郑冬云,王钰亮.
麦巨金微乳剂对小麦抗倒伏性及产量形成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6):1060-1064.
被引量:8
5
赵超鹏,周琴,曹春信,韩亮亮,江巧君,江海东.
多效唑对多花黑麦草物质积累和种子产量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0,27(3):72-75.
被引量:19
6
姚金保,杨学明,马鸿翔,张平平,姚国才,张鹏,任丽娟.
多效唑对宁麦16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0,26(6):1429-1431.
被引量:2
7
董俊,李启辉,邓林军,于希臣,侯志研.
不同抑制剂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11(1):75-76.
被引量:2
8
王丹,张保军,张正茂,何甜,冯金凤.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1):119-122.
被引量:18
9
刘金平,游明鸿.
生长抑制剂对老芒麦种群生物量结构、能量分配及倒伏率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2,21(5):195-203.
被引量:24
10
刘金平,游明鸿.
生长抑制剂对老芒麦种群生殖投入与收益及种子质量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42-48.
被引量:6
1
陈喜凤,赵宽,孙宁,赵福林,谷岩,王振民,刘立军.
大豆新品种“吉农36号”选育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6(4):500-504.
被引量:7
2
黄熙志,孔德虞,柳长泽,李晗.
烯效唑对晚稻的主要生物学效应及其增产效果分析[J]
.江西农业科技,1993(2):13-15.
被引量:1
3
甘金初.
烯效唑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初报[J]
.江西农业科技,1996(4):22-23.
被引量:7
4
丁玉强,陈恒喜,王立新.
烯效唑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
.江苏农机与农艺,2000,28(3):10-12.
被引量:4
5
马太和,刘跃业,马安禄,宋天富.
烯效唑在中稻抛秧上的应用研究[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6(1):38-40.
6
张秀阁,鲁奇.
化控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J]
.南阳农业科技,1997(1):11-11.
7
熊玉唐,杨再志,邓启刚.
水稻旱育秧施用稀效唑效果分析[J]
.耕作与栽培,1997(5):34-36.
被引量:2
8
李崇秋,郑顺林,李方安,李德林,郭刚金,袁继超.
氮营养配施稀效唑对马铃薯原种繁殖植株形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203-207.
被引量:4
9
叶华斌,徐志斌,孙玉,谢吉先,王书勤,吴学文,孟春兰.
花生应用稀效唑的化控效果及与多效唑的比较[J]
.花生学报,2003,32(B11):466-469.
被引量:2
10
李建奇.
不同玉米品种的品质、产量差异及机理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4):13-17.
被引量:22
北京农业科学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