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海边的卡夫卡》看村上春树与卡夫卡的异同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村上春树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大师,两人都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村上春树坦言受到卡夫卡的启发,在《海边的卡夫卡》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对卡夫卡本人、暴力和孤独等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村上春树与卡夫卡的异同。
作者
林妙聃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36-39,共4页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卡夫卡
暴力
孤独
分类号
I313.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28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7
1
林少华.
作为斗士的村上春树——村上文学中被东亚忽视的东亚视角[J]
.外国文学评论,2009(1):109-119.
被引量:24
2
张玉娟.
技术的控制与人性的萎缩——读卡夫卡《在流放地》[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130-132.
被引量:1
3
曾艳兵.
卡夫卡与尼采[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56-62.
被引量:2
4
胡志明.
父亲:剥去了圣衣的上帝——试论卡夫卡作品中的父亲形象[J]
.外国文学评论,2001(1):76-85.
被引量:20
5
王向远.
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68-73.
被引量:48
6
[(奥地利)卡夫卡著],叶廷芳.卡夫卡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7
(奥)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著,洪天富等.卡夫卡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村上春树特别访谈:「物語のための冒険」,载于(日本)《文学界》1985年8月号.
2
《村上春树全作品1990-2000④》,(日本)讲谈社2003年5月,第552-553页.
3
村上春树.《边境近境》,(日本)新潮社1998年4月,第139-140页.
4
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152页.
5
村上春树.《少年卡夫卡》,(日本)新潮社2003年6月,第34-35页.
6
村上春树特别访谈:「「海辺のカフカ」を語る」,载于(日本)《文学界》2003年4月号.
7
《我是站在鸡蛋一边的》,载于《南方周末》2006年9月7日.
8
许金龙.《大江健三郎在北京》[J].小说家,2001,.
9
[日本]共同社2008年3月31日电和4月1日电(采访者:共同社编辑委员小山铁郎).
10
河合隼雄,村上春树.《村上春樹、河合隼雄に会ぃにぃく》,(日本)新潮社1996年1月,第72页.
共引文献
89
1
孟辰,段雨霖.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记忆建构[J]
.南大日本学研究,2024(1):58-74.
2
陈佳慧,李儒俊.
中国大陆对村上春树小说的研究现状分析[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6):11-12.
3
赵修翠,万燚.
质疑“对比”分析——论卡夫卡《变形记》结尾用意[J]
.时代文学,2008(16):147-148.
4
李慧玲.
惊世骇俗的变奏——卡夫卡及其作品解读[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3):21-24.
被引量:1
5
聂风云.
父亲的变形——卡夫卡小说《判决》中的父亲形象解读[J]
.作家,2012(4):71-72.
被引量:2
6
陶箭.
浅谈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艺术内蕴[J]
.作家,2010(16):93-94.
被引量:2
7
蒋永影.
《挪威的森林》主题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20-21.
被引量:1
8
庄艳艳.
从暴力视角解读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以《去中国的小船》为中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9):117-118.
9
谢志宇.
从姓名谈小说人物生存范式的变迁——解读安部公房和村上春树[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118-123.
被引量:3
10
王骁勇.
专制文化背景下弱者的自我沦丧——卡夫卡《变形记》新解[J]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1):54-5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89
1
刘燕.
樋口一叶文学在中国的接受、译介及译本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5):123-126.
被引量:4
2
蔡春花.
宗教进程中的困顿及其格调——以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鼻子》为例[J]
.消费导刊,2010(1):208-209.
被引量:1
3
赵苗.
太宰治的《惜别》与鲁迅[J]
.黑龙江史志,2010(11):127-128.
被引量:1
4
冯莉.
胜利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浅议大器晚成的松本清张[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12-12.
被引量:1
5
沈日中.
太宰治创作调和期和颓废期的作品比较研究——以《富狱百景》和《樱桃》的对比研究为例[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312-313.
被引量:2
6
宁翠玲,王丽丽.
浅析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之美[J]
.长城,2010(4):119-120.
被引量:1
7
杨振喜.
试析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创作中的怪诞风格[J]
.作家,2010(4):69-70.
被引量:2
8
沙欢,董佳佳,陈君.
试论《徒然草》的生命美学[J]
.作家,2010(6):126-127.
被引量:2
9
陶箭.
逼真的人物形象──评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主人公蜜三郎[J]
.作家,2010(10):31-33.
被引量:1
10
车洁.
从叶子的悲剧命运看有岛武郎的双重女性观[J]
.作家,2010(12):114-1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马骏.
2010年度日本文学研究综述[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1):94-103.
被引量:7
2
杨小兹.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后现代主义特征探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8):153-154.
被引量:2
3
王坤.
浅析《海边的卡夫卡》中田村浩二的形象[J]
.品牌(理论月刊),2015(1):141-14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刘建戈.
论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人物语言风格[J]
.芒种(下半月),2013(6):161-162.
2
何小龙.
日本经济增长时期与中国经济对比及日本文学联系[J]
.中国商论,2015,0(26):119-121.
3
王向远.
2015年度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2):77-90.
被引量:4
4
刘晓芳.
2016年度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综述[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4):83-96.
被引量:2
5
唐澜.
看川端康成《古都》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
.电影评介,2015(12):57-58.
6
姜萌.
谈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J]
.青年文学家,2013,0(6X):42-42.
7
赵小平.
村上春树小说的独特风格分析——以《海边的卡夫卡》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9,0(11):102-103.
被引量:1
8
方倩.
日本创世神话中的两性崇拜现象[J]
.青年文学家,2019,0(11):104-104.
9
张元.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作品《雪国》中的爱情故事探析[J]
.语文建设,2015(3X):39-40.
1
付建伟.
论《海边的卡夫卡》的叙事艺术[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27-30.
2
大城市表现主义[J]
.外国文学,2006(4).
3
崔轩兮.
《海边的卡夫卡》的原型批评解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53-53.
被引量:1
4
牛苏丹.
游走的迷宫——试析《海边的卡夫卡》中陌生化的艺术世界[J]
.北方文学(下),2012(4):18-20.
被引量:2
5
丁蕾.
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论《海边的卡夫卡》中的音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
6
徐行言.
论20世纪文学艺术中的“主义”[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198-202.
被引量:1
7
冉正万.
卷首[J]
.北方作家,2009,0(4):1-1.
8
石悦.
世象思辨[J]
.散文百家,2007,0(1):12-13.
9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J]
.绿风,2012,0(4):1-1.
10
世界画坛流派——表现主义作品选[J]
.芳草(小说月刊),2015(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