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互文性理论结构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新,它把意识形态与审美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学的基本性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实践所张扬的新的文学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理论结构的突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用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对美学、文学理论学科知识总体体系的互文性改造。互文性理论结构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诞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互文性理论结构,可以理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合法性,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
作者 冯宪光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 2[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5卷,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09页.
  • 3[英]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第35页,第20页.
  • 4[法]克里斯蒂娃.《人怎样对文学说话》,引自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附录,李幼蒸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13页.
  • 5郝铭鉴编.《朱光潜美学文集》第4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同被引文献64

  • 1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15-21. 被引量:134
  • 2宋英杰.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辞趣解读[J].大家,2010(7):54-55. 被引量:1
  • 3徐俊.重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进程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7). 被引量:2
  • 4[美]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 5[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 6单小曦:《现代传媒:文学活动的第五要素》,《文艺报》,2007年3月29日.
  • 7格非.《文学在读者中寻求认同》,载《文艺报》2014年10月10曰.
  • 8金茹花:《公正的呼唤:舆情智慧段子的互文应用策略研究》,2015年度第三届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第195页.
  • 9林杏:《校园“段子”=俗文学?》,《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6月27日.
  • 10安波舜:《阅读的趋向与分化:手机阅读与精英读者群》,《人民日报》,2010年11月23日.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