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准确、全面、系统地预测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综合研究近年来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发展原因,并在主成分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
赵聪
林天水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市场论坛》
2010年第8期9-11,共3页
Market Forum
关键词
城市
经济与环境
协调发展度
主成分分析
ARIMA分析
分类号
F29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1
参考文献
5
1
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N].中国财经报,2004.10.10.
2
马国庆.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R].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9.
4
李蓓蓓.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5(12X):40-41.
被引量:1
5
江吉星.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09(5):48-5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李兆前,齐建国.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9):145-154.
被引量:112
2
李新英.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初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15-117.
被引量:29
3
马凯.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04(19):4-8.
被引量:7
4
姜悦楷.
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中国软科学,2004(10):10-15.
被引量:26
5
纪玉山,常忠诚.
高低端产品价格“剪刀差”规律初探——兼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战略[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76-81.
被引量:11
6
樊根耀,芮夕捷,吴磊.
我国的循环经济及其制度创新[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33-37.
被引量:15
7
张小兰.
论实行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J]
.经济问题,2005(2):28-30.
被引量:45
8
王华.
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2):31-32.
被引量:8
9
牛宝德.
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4):110-112.
被引量:2
10
金泽虎.
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J]
.现代经济探讨,2003(5):7-9.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24
1
谢永清.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J]
.环境保护,2005,33(3):52-55.
被引量:2
2
谢永清.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3):5-7.
被引量:3
3
张洪增,王丹.
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06(03Z):188-190.
被引量:4
4
谢永清.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2):295-298.
被引量:1
5
李龙海.
天津航空流失旅客流向调查分析[J]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6,24(2):61-64.
被引量:1
6
苏变萍,曹艳平.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8):219-222.
被引量:16
7
朱坦,汲奕君.
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促进落实循环经济理念[J]
.环境保护,2006,34(12A):23-26.
被引量:6
8
方杰.
发展能源循环经济是实现能源可持续性消费的最佳模式[J]
.生产力研究,2006(11):128-129.
被引量:4
9
刘艳春.
一种循环修正的组合评价方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4):88-94.
被引量:35
10
楚金华,刘冉昕.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电子商务绩效评价[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29(2):223-226.
被引量:28
同被引文献
40
1
刘年磊,毛国柱,赵林.
Quality Evalu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urface Water Ecosystem Based on Maximum Flux Principle[J]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10,16(5):336-341.
被引量:3
2
马俊.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重庆市为例[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0(1):19-21.
被引量:20
3
杨士弘.
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
.地理科学,1994,14(2):136-143.
被引量:208
4
李孝坤,韦杰.
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进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地理,2005,25(3):387-390.
被引量:36
5
李勇,王金南.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与实证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2):62-65.
被引量:36
6
罗桂玲.
确立环境资源的价值观 促进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J]
.环境科学研究,1996,9(3):6-9.
被引量:2
7
刘鸿亮,曹凤中.
21世纪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全新思维模式的建立[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4):148-153.
被引量:11
8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
.地理学报,2007,62(4):397-406.
被引量:158
9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
.地理科学,2007,27(2):156-162.
被引量:83
10
黄友均,许建,黎泽伦.
安徽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初步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6):736-73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2
1
关伟,刘勇凤.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时空演变[J]
.地理研究,2012,31(11):2044-2054.
被引量:90
2
李倩,鞠美庭,邵超峰,王雁南,王天天,任希珍.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关系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09-114.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
张明斗,闫昱睿.
低碳战略能否增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38(3):24-37.
被引量:10
2
张国俊,王珏晗,吴坤津,许志桦.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2020,39(2):272-288.
被引量:62
3
程钰,徐成龙,刘雷,任建兰.
1991-2011年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大气污染效应及其时空格局——以SO_2和粉尘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1):1703-1711.
被引量:18
4
付万,赵宇虹.
山东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动态关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4):548-553.
被引量:1
5
易平,方世明.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
.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被引量:105
6
汪浪,曹卫东.
近10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
.科学决策,2014(2):21-32.
被引量:9
7
关伟,高健.
辽宁省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104-109.
被引量:5
8
高云鹏,吕芳.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态势预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110-115.
被引量:4
9
曾小梅.
1998年以来金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14,34(2):315-319.
被引量:3
10
关伟,王宁.
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3):43-48.
被引量:22
1
随学丽,汪晓艺.
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26(1):5-7.
2
田华.
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2009(8):22-23.
被引量:5
3
袁博,高迎平,闫哲.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实现浅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9(6):98-99.
被引量:3
4
王立军.
试论环境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J]
.经营管理者,2011(3X):242-242.
5
滕召建.
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全国商情,2016(17):48-49.
6
杨春红.
扬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16-118.
7
江淑敏.
济南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07(12):143-144.
8
许菲菲.
浅析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3):14-14.
9
许菲菲.
试论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
.经营管理者,2010(7X):1-1.
10
陈志,张振,孙志国.
湖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9,25(11):114-116.
被引量:14
市场论坛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