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爵士乐是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不易仔细考证。19世纪期间,爵士音乐是美国种植园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别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爵士音乐。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很多由外国人组成的爵士乐队,如舍夫佐夫乐队等,这些乐队在领事馆的聚会中或舞厅中演出。改革开放以后,爵士乐的声音又一次传入中国,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爵士乐,并通过各种途径领略查理·帕克、约翰·科特雷恩、米切尔·布莱恩等大师的风采。从90年代末,各大音乐学院也都开设了现代音乐、爵士乐的课程。从此,爵士乐在中国有了快速的发展。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147-149,共3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es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