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师末位淘汰制的法律审视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简便、易操作和易体现校长的权威,教师末位淘汰制受到学校领导的普遍追捧,近年来大有蔓延之势。但是,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即便在企业中也应是有条件才能使用,在教师管理中使用此法弊远远大于利,特别不适合教师群体。为此,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对末位淘汰制进行剖析,以期对教师管理措施的制定有所助益。
作者
刘慧芳
机构地区
山东烟台职业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教师末位淘汰制
专业特点
法律审视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王世忠.
中小学教师“末位淘汰制”的制度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3):27-29.
被引量:2
2
赵红芳.
中小学不宜实施教师末位淘汰制[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5A):14-16.
被引量:1
3
刘慧芳.
重视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J]
.教育探索,2003(3):102-103.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汪丞,方彤.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05(4):59-62.
被引量:60
2
李希贵.
李希贵系列(二)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J]
.中小学管理,2005(6):24-26.
被引量:1
3
周俊.
“末位淘汰制”何以卡壳[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5):49-51.
被引量:1
4
张智华.
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15(2):6-8.
被引量:2
5
石耀初.
末位淘汰制为什么流产了[J]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6):69-7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1
1
莫倩.
试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教”存在问题[J]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S1):71-73.
被引量:4
2
胡新云,赵琼.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研究综述[J]
.社科纵横,2003,18(4):74-74.
被引量:10
3
刘杭玲,李丹青.
“生评教”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6):19-22.
被引量:9
4
王琼.
高校教师评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9):6-8.
被引量:6
5
宋小囡,李洪庆,刘忠德.
高校学生评教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7(3):45-47.
被引量:3
6
鲁献蓉,钱丽谈.
关于教学反思的个案调查[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7(11):1-5.
被引量:2
7
刘艳.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管理中“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36):137-137.
8
陈剑光.
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成长[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4,24(1):94-96.
被引量:4
9
温江霖.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73-75.
10
周升铭,杜侦.
教师素质是促进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J]
.交通职业教育,2010(3):54-5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8
1
于安.
激励理论——关于末位淘汰制的思考[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3(1):78-82.
被引量:4
2
尹晓敏.
教师“末位淘汰”的制度困境及其发展出路[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57-60.
被引量:5
3
周力.
论高校教师的聘用合同解除权[J]
.高教探索,2008(1):119-124.
被引量:8
4
郭佩文.浅谈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中的制度惰性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164-165.
5
国家统计局网站.高中在校学生数[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6
李晓强.
欧盟成员国中小学教师开除与解雇制度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08,29(6):81-85.
被引量:5
7
李子江,张斌贤.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2008,29(10):43-46.
被引量:65
8
寇凤超.
领导干部“离岗退养”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
.行政与法,2009(10):65-67.
被引量:2
9
蔡春燕.
我国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综述[J]
.时代教育,2010(8):288-289.
被引量:2
10
李福华.
高校人力资源的“逆向淘汰”及其治理[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3):78-8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黄雪雯.
我国高校教师竞争淘汰制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16,38(3):76-79.
2
孙来勤,魏晨明.
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实践偏差、认知匡正与机制完善[J]
.教育评论,2023(12):123-13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樊秀娣.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中需厘清的八个关键问题[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4,13(2):28-31.
2
王卓,周常稳.
少子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问题审视及优化策略[J]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4(3):34-37.
1
徐湘云.
对中小学教师实施“末位淘汰制”的质疑[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3):65-66.
被引量:2
2
洪敏.
关于教师“末位淘汰制”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4X):27-28.
被引量:1
3
唐秀华.
为基础教育下的教师“末位淘汰制”担忧[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6(9):12-12.
4
吕清正.
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法律审视[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12):40-42.
被引量:2
5
赵世仁.
浅谈尊重教师的自尊心与加强学校管理[J]
.科学咨询,2006(11X):28-28.
6
刘峥嵘,钱立雄,傅小燕.
辩证看待高校教师末位淘汰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146-147.
被引量:3
7
赵红芳.
中小学不宜实施教师末位淘汰制[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5A):14-16.
被引量:1
8
肖宝华.
教师的教育语言法律审视[J]
.教育探索,2016(8):124-126.
9
黄晓霞.
教师末位淘汰制的两处“硬伤”[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7(6):24-24.
10
李艳花.
中小学教师末位淘汰制应缓行[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4(9):10-12.
被引量:3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