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能与不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富士康连跳事件引发的冲击波至今未曾或歇,其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早已超出“富士康事件”本身,急需从政府到企业、从学者到社会各方力量着力进行探究,真正搞清事件发生的原因,谋求治理之道。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机构地区
《中国工人》编辑部
出处
《中国工人》
2010年第9期1-1,共1页
Chinese Workers
关键词
“富士康事件”
冲击波
学者
分类号
G216.3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林爱珺.
“富士康事件”的冷思考[J]
.传媒观察,2006(10):16-16.
2
钟克勋.
从“富士康事件”谈记者的自我保护[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140-142.
被引量:2
3
亦杰.
富士康事件“大结局”的缺憾[J]
.今传媒,2006,14(11X):49-49.
4
陈力丹.
富士康事件报道中传媒人文关怀的缺失[J]
.新闻与写作,2010(9):54-55.
被引量:3
5
袁于飞,李彦臻.
“富士康事件”的自杀示范效应[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6):54-54.
6
陈力丹,汪露.
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引发的思考[J]
.新闻界,2006(5):9-11.
被引量:3
7
展江.
公民社会视野下的转轨中国——从富士康事件看当代新闻界—商界关系[J]
.中国新闻周刊,2006(34):33-36.
被引量:3
8
靖鸣,陆先念.
“富士康事件”中的媒介博弈[J]
.传媒观察,2006(10):14-15.
9
秋乡,徐小兰.
“富士康事件”中的“转移大法”[J]
.今传媒,2006,14(11X):7-8.
10
吕瑶.
“富士康事件”带给教育培训业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2010(14):12-13.
中国工人
201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