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3-227,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度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项目(2010BS0017)
参考文献13
-
1方汉奇.选题·酝酿·谋篇——怎样写作学位论文[J].新闻战线,2005(5):65-66. 被引量:4
-
2何炳然.简评《中国近代报刊史》[J].近代史研究,1984(4):308-311. 被引量:2
-
3吴晓晶.《方汉奇:冷门做出热学问》,《光明日报》2006年2月26日.
-
4楼小毅.“发现”新闻界巨子——方汉奇与邵飘萍研究[J].传媒观察,2005(12):61-62. 被引量:1
-
5刘泱育.方汉奇先生与《大公报》相关研究的继思[J].国际新闻界,2010,32(1):92-95. 被引量:2
-
6刘泱育.论方汉奇的学术研究起点[J].东南传播,2009(10):78-80. 被引量:2
-
7方汉奇.《与时俱进的新闻传播学》,《光明日报》2003年7月22日.
-
82010年4月25日笔者对方先生的访谈.
-
9张涛.《初创轶事》[J].新闻春秋-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专刊,2009,:88-88.
-
10刘泱育.方汉奇与圣约翰大学新闻系[J].新闻与写作,2009(8):69-7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21
-
1袁义勤.四十年代后期上海报纸一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7(2):169-186. 被引量:1
-
2罗时平.宦乡与《前线日报》[J].文史杂志,1992(5):3-4. 被引量:4
-
3方汉奇.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公报(上)[J].青年记者,2005(12):12-13. 被引量:6
-
4刘泱育.易中天到底说什么了?——小议新闻写作的引语问题[J].新闻记者,2006(9):57-57. 被引量:2
-
5郑豫广.黄嘉德与《萧伯纳传》[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64-65. 被引量:2
-
62009年9月16日方汉奇先生复刘泱育电邮.
-
7谢国明.《“小骂大帮忙”新论》[J].新闻学刊,1988,.
-
82009年9月17日方汉奇先生致刘泱育电邮的附件--《<大公报>的历史地位》一文.
-
9方汉奇.《再论<大公报>的历史地位》,见方汉奇主编:《<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前言第1页.
-
10方汉奇.《新记<大公报>史稿序》,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1页.
同被引文献13
-
12010年10月5日方汉奇先生复笔者电邮.
-
22010年4月24日笔者访问方汉奇先生录音.
-
32010年9月29日方汉奇先生复笔者电邮.
-
4方汉奇.《在中国新闻史学会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J].新闻春秋,.
-
5《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专刊》(2009年4月编印),第1页.
-
6丁淦林.《办会还靠众书生》,见《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专刊》,第2页.
-
7乔云霞.《中国新闻史学会的酝酿与筹建》,见《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专刊》,第95页.
-
8张涛.《初创轶事》,见《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专刊》,第88页.
-
9白润生.《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我的学术生涯》,见《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专刊》,第91页.
-
10谷长岭.《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务报告》,《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专刊》,第26页.
-
1李蕾,高海珍,章淑贞.方汉奇:新闻事业的守望者[J].新闻与写作,2014(3):24-28. 被引量:1
-
2周杨.五十八载像园丁一样耕耘——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9-31.
-
3刘泱育.方汉奇与圣约翰大学新闻系[J].新闻与写作,2009(8):69-71. 被引量:3
-
4李九伟.试析范敬宜的新闻观[J].新闻采编,2006(4):15-17.
-
5刚建.谈报刊的多种层次——访方汉奇[J].新闻战线,1989(1):15-16.
-
6王耀文.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的体育运动初探[J].兰台世界(上旬),2015(5):32-33. 被引量:2
-
7王海涛.从《中国近代报刊史》谈新闻史的研究视角[J].青年记者,2011(12):90-92. 被引量:1
-
8温新发.《普宁年鉴》2014年卷出版发行[J].广东史志,2015,0(1):44-44.
-
9冯烈俊.圣约翰大学新闻教育初探[J].中国外资,2009(14):286-288. 被引量:2
-
10程正团.新记《大公报》“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及其现实意义[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1):70-72.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