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34,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10
-
1村松稍风.《魔都》,日本,1924年.
-
2李欧梵.《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页.
-
3李永东.左翼批评家茅盾的颓废观念[J].中国比较文学,2007(4):144-156. 被引量:4
-
4鲁迅.《两地书·四》.
-
5.《鲁迅全集》第4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14页.
-
6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
7[美]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版.
-
8《书信250930致许钦文》,《鲁迅全集》(11),第516页.
-
9《书信261216致许广平》,《鲁迅全集》(11),第657页.
-
10鲁迅.《华盖集续编·记谈话》.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张谔.《现代中国作家群》[J].文艺画报,1934,.
-
2张爱玲.《传奇》再版序[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
3苏雪林.颓加荡派的邵洵美[A].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M].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83.
-
4茅盾.狂欢的解剖[A].茅盾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
5(《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00页
-
6鲁迅.《<奔流>编校后记》,《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87页
-
7李欧梵.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A].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
8茅盾.我对于介绍西洋文学的意见[A].茅盾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
9茅盾.“大转变时期”何时来呢?[A].茅盾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
10茅盾.现代的![A].茅盾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53
-
1熊延柳.论鲁迅作品中的“颓废”色彩[J].长城,2010(10):72-73.
-
2何玲华.论《新青年》中的鲁迅[J].求索,2004(7):193-195. 被引量:1
-
3邹进先.鲁迅与龚自珍[J].文学评论,2004(6):34-38. 被引量:5
-
4李峰.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
5林精华.写实主义潮流在现代中国如何可能——关于俄国文化对现代中国文学影响问题的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5,27(1):92-99.
-
6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二)——陈独秀与鲁迅启蒙思想的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5(2):43-54. 被引量:1
-
7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 陈独秀与鲁迅比较观(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5(1):42-52. 被引量:1
-
8杨剑龙.当代文坛文学批评中的几种偏向[J].天津社会科学,2005(3):112-114. 被引量:2
-
9陈方竞,穆艳霞.断裂与承续:“五四”语体变革多元取向辨析[J].文学评论,2005(4):139-146.
-
10黄发有.影子批评——新世纪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危机[J].文艺争鸣,2005(5):20-26. 被引量:21
-
1熊延柳.论鲁迅作品中的“颓废”色彩[J].长城,2010(10):72-73.
-
2钟新良.论《子夜》中的颓废色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81-84.
-
3归青.论宫体诗的思想倾向[J].学术探索,2008(3):106-110. 被引量:2
-
4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71-76. 被引量:1
-
5郑伯农.《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98-99.
-
6嘉勇.《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研讨会在京召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4):139-140.
-
7郑伯农.《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序[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138-140.
-
8薛雯.作为批评术语的“颓废”——评《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63-67. 被引量:2
-
9君子.人生如果是十分[J].幸福(少年),2012(1):41-41.
-
10何君丽.穆时英小说中的颓废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1):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