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实施网络德育之缺失与应对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高校网络德育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人格均存在一定的缺失,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有良好的德育环境,转变观念,把社会实践与网络素养相融,技术与立法并行,自律与引导相伴,途径和方式相扩,拓展高校德育路径。
作者
张彦忠
机构地区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出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网络德育
缺失
应对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吴灿龙,詹曙英.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对策[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6):63-65.
被引量:1
2
佟瑛.
高校网络德育的现状及有效性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9(36):57-5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陈福今.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8-06-18.
3
张彦.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探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144-146.
被引量:6
4
张芳芳,刘莉.
浅析高校网络德育建设[J]
.学理论,2008(24):64-6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
1
赵子卓.
优良道德传统植入大学新生入学网络德育的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4):241-242.
2
李方裕,唐书怡.
公民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网络德育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3(6):79-81.
3
刘义,杨凯.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困境及路径分析[J]
.高教学刊,2015,1(17):234-235.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7
1
徐志达.
高校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4):31-33.
被引量:7
2
陈培新.
论网络德育观的培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0(6):61-63.
被引量:9
3
徐静.
高校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文教资料,2010(21):222-223.
被引量:2
4
祝军.
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工作[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52-55.
被引量:2
5
甘敏思.
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0(9):131-132.
被引量:3
6
周春霞,王贵喜.
论高校网络德育教学平台的构建[J]
.全国商情,2010(14):103-104.
被引量:2
7
张鸷远,赵振江.
网络政治参与的负向影响及对策分析[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2):47-4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李敏.
信息网络化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34(1):50-52.
被引量:9
2
朱权.
论网络时代的高职德育工作[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8):15-16.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胡恒钊,李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实现路径研究[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2):71-73.
2
刘春江,张全友.
在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0-31.
被引量:9
3
赵媛媛,陆佩华.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党员教育的研究[J]
.甘肃理论学刊,2012(6):55-57.
被引量:10
4
刘超.
网络文化建设视阈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J]
.理论观察,2012(3):185-186.
被引量:2
5
丁莹莹,孙洪敏.
素质教育视域下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论析[J]
.价值工程,2013,32(32):225-226.
被引量:1
6
李云先.
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
.全国商情,2014(3):89-90.
7
叶娜.
运用多维途径探索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4):211-211.
8
程清.
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及对策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67-70.
被引量:1
9
李锐.
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培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4(3):165-166.
1
徐国忱,史丽丽.
互联网时代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23(4):18-20.
2
陈履伟.
培养高中生创造性人格的德育实践——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2008(S1):36-39.
被引量:1
3
王娜.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探析[J]
.考试周刊,2012(48):151-153.
4
金勤明.
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0(2):97-98.
被引量:1
5
汪启和,张思.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85-87.
被引量:1
6
秦瑛.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金融,2008(12):30-31.
7
袁景.
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学结合”德育路径探析[J]
.统计与管理,2014(9):180-181.
8
陈天顺,范燕秋.
“微时代”高校德育路径探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6):57-58.
被引量:6
9
郑化冰.
循序渐进 润物无声——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路径[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3):81-82.
被引量:1
10
刘国英,吴艳,吴菁.
注意力:中学生网络德育的新视角[J]
.教育现代化,2005(3):118-119.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