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档案"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多方式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发展和自省的重要基石。一个民族的档案越是完整健全,其后世子孙越可以在"知兴替、感得失"之中受益匪浅。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有档案形式记录历史的文明之一,从商代的"册"周代的"中",到秦汉的"典籍"、汉魏以后的"文案""案卷""簿书",再到清代以后一直沿用至今的"档案",称谓的变换一方面说明了时代在不断变迁,另一方面则表示了其内容随着对代发展而在不断地丰富。在今天,一份悠久的地方档案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走向,一份详实的行业档案会直接影响国家在该领域内的政策制定,而一份人事档案则往往就意味着一个人政治生命的全部……。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建立各级各类各形制的档案,都走一个国家必要而迫切的"国之谋策"。作力"档案"历史悠久的国度,"美术档案"在中国历史上自然也是屡见不鲜,从南齐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再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石画记》,再到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连同清代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都是"美术档案"绝佳的历史诠释者,一部这样的"档案"典籍可能就是一个时代美术史的浓缩。而"国家美术档案"的概念实则亦不新鲜,史上著名的《宣和画谱》和《石渠宝笈》就都是出自皇家之手打造的美术档案汇编,尽管它们都存在着收录范围上的缺陷,也丝毫不妨碍其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石渠宝笈》,而今已然成为了艺术市场内古代书画的收藏圣经。然而当中国历史走过近现代的历程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美术档案都在过去的百年里停滞了下来,其原因不解,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段时间的美术史绝不是记无可记。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20世纪美术史是对中国当今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段历史之一——我们今天主流的文化形式、大众审美习惯、美术教育模式、艺术市场构成等方面都深深烙上了20世纪美术史的印记。在当下中国艺术市场内部,近现代大师作品正在"一枝独秀"地引领着眼下这场市场飙升风暴。但是近现代同时也是中国书画作伪的历史高峰时期,所以目前市场内赝品不鲜,不仅对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打击不小,更是给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蒙上了阴影。所以近现代美术档案的缺失,无疑会给眼下的中国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且从长远看,更是会给整个中国美术史造成"重要历史时期混乱和空白"的影响。所以相关档案建立不再是一个领域内小范围民众的呼声,而已然是中国美术事业的历史鸣音。于是,《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便在如是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
出处
《艺术市场》
2010年第9期29-45,28,共17页
Art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