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德敬畏:个体道德养成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个体道德的养成并非来自外在的环境因素,而是发生于社会中个体的自觉意愿,这种自觉意愿是一种心理意志方面的自律。社会中个体的道德素养不是受外化的环境影响自觉发生的,而是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等形式,将外化影响通过认知转化为心理态度和心理价值倾向,对道德心存敬畏之感形成的。
作者
周营军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出处
《教育科学文摘》
2010年第4期44-44,共1页
Educational Science Abstracts
基金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092400440090)
关键词
个体道德
心理机制
道德养成
道德敬畏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道德素养
自我教育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5
1
胡林英.
道德内化图式与内化过程辨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1):15-19.
被引量:7
2
顾海根.
道德内化的心理分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94-97.
被引量:16
3
彭柏林.
从规律的视角看道德内化[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19-23.
被引量:7
4
于俊如.
敬畏感:一个关于道德教育价值的话题[J]
.中国青年研究,2005(8):78-80.
被引量:11
5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
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
.社会学研究,2005(5):202-227.
被引量:212
6
任典云,李岩.
道德自律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J]
.山东社会科学,2006(5):150-152.
被引量:6
7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6.
8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0.
9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引证文献
8
1
郭韶敏.
问题与困境: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内化生成状况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4):255-257.
被引量:2
2
刘春梅.
个体道德自律心理机制形成的思考[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185-187.
被引量:1
3
李雅静.
论敬畏之心[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134-135.
被引量:2
4
梁晨芳.
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看道德内化的现代价值[J]
.科教文汇,2014(12):15-15.
5
张晓书,黄坤.
敬畏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落与重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4(7):154-156.
6
韩汪慧.
不同学科视角下的敬畏感[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6):74-76.
被引量:3
7
段海超,蒲清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机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23-227.
被引量:9
8
王瑞远.
浅谈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心理机制[J]
.长江丛刊,2017(30):213-21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雷卫平.
文化的社会稳定功能[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60-63.
被引量:1
2
王锦坤.
敬畏生命:高等教育应有之义[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65-67.
3
陈辉林.
地方崇神文化与城市法治建设研究——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例[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2(9):24-30.
被引量:1
4
杜友君,李淑美,李人杰.
受众敬畏感与电视传播力的嬗变与重构[J]
.新闻记者,2017(6):85-90.
5
梁恒豪.
2016年宗教心理学研究综述[J]
.宗教心理学,2018,0(1):354-361.
被引量:1
6
陈文斌,格日勒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从理论凝练到大众化传播[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1-57.
被引量:2
7
彭丽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机制初探[J]
.沈阳干部学刊,2018,20(4):58-61.
被引量:1
8
江立华,肖慧敏.
心理健康与精准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新途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5):131-137.
被引量:28
9
李静.
“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及提升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19,0(13):212-213.
10
杨成昌,林茜.
玉溪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律情况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0(6X):247-248.
被引量:2
1
莫琼.
关于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问题[J]
.农业教育研究,1998(2):44-46.
2
卢秋云.
浅析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J]
.大观周刊,2011(43):81-81.
3
孙璋林.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反思[J]
.华夏女工(华夏教育),2009(10):135-135.
4
焦全胜.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
.黑河教育,2012(5):23-23.
5
赖文林.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J]
.软件(教学),2013(12):49-49.
6
秦小燕.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J]
.软件(教学),2014(2):33-33.
7
兰建美,罗瑞奎.
高校学生厌学的管理策略[J]
.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36-138.
被引量:1
8
郑高翔,林丽红.
学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05(7):28-29.
9
徐晓贤.
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课堂的整合[J]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1(11):74-75.
10
王芸,韩华,翟安民.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4(5):98-99.
被引量:1
教育科学文摘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