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航母编队防空作战能力分析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航母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严重。通过对美航母编队防空区域的划分,分析编队防空预警、拦截和电子作战能力,对实际作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张冬兴
缪旭东
机构地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出处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65,共6页
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
关键词
航母编队
防空区预警
拦截
电子作战
分类号
E711 [军事—军事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30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68
参考文献
7
1
汪浩,曾家有,马良,陈觉之.
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反导作战流程分析[J]
.飞航导弹,2009(7):39-42.
被引量:6
2
何文涛,吴加武.
航母编队特点及对策研究[J]
.现代防御技术,2004,32(5):18-20.
被引量:20
3
陈明荣,戎华,刘文正.
美航母编队防空反导作战时电子战战法研究[J]
.电子对抗,2009(3):47-51.
被引量:2
4
张国良.
现代航空母舰舰载雷达装备及发展动向[J]
.雷达与对抗,2005,25(2):1-6.
被引量:6
5
王平建.2007年度世界主要国家海军实力统计.外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2007年度报告,2008(3).
6
海军装备研究院科技信息所.航空母舰的自卫武器[J].外国海军武器装备,2006,(2).
7
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情报工作管理办公室.航母电子信息系统一体化及对抗研究[J].电子情报研究报告,2005,(1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李鼎文.美航母编队作战行动和作战能力[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2
谢卫平.C3I系统效能评价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1999.
3
Martin Streetly. Jane's Radar and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s, 2004-2005.
4
Commodore Stephen Saunders RN. Jane's Fighting Ships, 2004-2005.
5
总参谋部第四部.外军作战平台电子装备大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3..
6
陆丞义 方志刚.现代航空母舰技术[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4..
7
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美国海军武器装备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10..
8
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俄罗斯海军武器装备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7..
9
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法国海军武器装备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12..
共引文献
28
1
张昆,薛晓春.
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组织及实施[J]
.飞航导弹,2006(11):15-17.
被引量:14
2
赵小龙,吴晓锋,徐圣良.
航母编队反潜声纳舰阵位确定方法研究[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3):45-48.
被引量:21
3
徐圣良,王振波,吴晓锋,李旭涌.
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防空哨戒舰阵位确定方法研究[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4):54-58.
被引量:33
4
赵敏来,罗翔,马玉林.
基于FAHP的航母编队作战效能评估[J]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4):37-38.
被引量:5
5
杨露菁,李煜,蒋诗健.
舰艇作战系统工作模式及其作战对策分析[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30(2):1-4.
被引量:1
6
丁光超,吕卫民,彭瑾,刘冬.
反舰导弹对航母编队突防策略研究[J]
.飞航导弹,2008(10):36-38.
被引量:3
7
冷画屏,周智超,王慕鸿.
防空作战中航母生存概率的数学模型[J]
.舰船科学技术,2009,31(3):128-130.
被引量:1
8
巫银花,陆勤夫,赵斯强.
航母编队作战效能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2009,31(4):110-112.
被引量:3
9
朱森,李志武.
双航母编队C^3I系统Petri网建模与分析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36(4):661-668.
被引量:2
10
边翔,沈治河,邓可,贺扬清.
浅析美俄航母末端防空系统[J]
.飞航导弹,2010(6):38-4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30
1
徐圣良,吴晓锋,王振波,单利建.
航母编队进入综合作战区后巡逻机阵位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2008,28(3):43-45.
被引量:18
2
徐圣良,姜青山,王焕章,张培珍.
航母编队掩护幕内防空舰艇阵位仿真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2008,28(9):146-149.
被引量:4
3
徐廷学,王进才.
反舰导弹的发展趋势[J]
.飞航导弹,2000(10):19-20.
被引量:8
4
夏永春,吴东亚,尹光洪.
指控系统验证相关问题研究[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3,27(4):65-69.
被引量:3
5
陈英武,豆亚杰,程贲,赵青松,姜江.
基于作战活动分解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需求生成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S1):154-163.
被引量:18
6
李永刚.
舰艇编队对空防御队形优化配置模型[J]
.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4,26(4):65-67.
被引量:24
7
王志亮,张友良,汪惠芬.
协同设计中定量化约束求解方法[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16(8):1114-1121.
被引量:4
8
何文涛,吴加武.
航母编队特点及对策研究[J]
.现代防御技术,2004,32(5):18-20.
被引量:20
9
张国庆,姚奕.
3M-54E潜射反舰导弹战技性能灰关联分析评估[J]
.战术导弹技术,2004(5):17-19.
被引量:2
10
袁伯秋,李群,朱一凡.
对抗条件下反导导弹拦截能力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04,21(12):10-1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8
1
程子光,王洪林,姜礼平,朱建冲.
大型海上编队空中威胁扇面角定量研究[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2,26(3):195-198.
被引量:9
2
张西托,刘忠义,刘平,刘洁,张华睿.
一种新的反舰导弹被动末制导技术[J]
.舰船电子工程,2013,33(4):36-38.
3
刘庆宝,黄雷,苗刚,崔倩.
欧洲反导系统发展对美俄战略核遏制力量平衡影响研究[J]
.飞航导弹,2013(8):39-43.
被引量:1
4
武从猛,王公宝.
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空中来袭目标威胁值评估[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3,27(3):24-27.
被引量:3
5
黄金才,陈洒然,程光权.
舰艇编队防空过程建模及分析[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36(3):184-190.
被引量:9
6
曹志敏,曾清,韩瑜.
基于仿真的航母编队防空作战能力探索性分析方法[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5,37(3):13-19.
被引量:3
7
陈霞,李凌昊.
美航母编队防空反导作战指挥体系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2015,37(6):236-240.
被引量:16
8
许俊飞,邢昌风,吴玲.
基于约束优化的舰艇区域防空作战能力需求生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5):1039-1045.
被引量:2
9
张彦忠,王娜.
海域靶场导弹武器试验相关信息指挥管理系统[J]
.舰船电子工程,2016,36(12):116-120.
10
崔强,李敬辉,吴晶.
航母编队防空队形配置方法研究进展[J]
.舰船电子工程,2017,37(8):1-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8
1
肖胜中,古伟清.
求解带不可微项方程的Newton-Moser迭代的收敛性[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17(1):88-91.
2
尹成义,谭安胜,郭江龙.
水面舰艇编队空中威胁扇面角预测模型[J]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35(3):67-70.
被引量:3
3
张永利,周荣坤,鲁伟.
有人战斗机和无人战斗机打击性能比较分析[J]
.舰船电子对抗,2013,36(6):86-89.
被引量:2
4
王春华,郭月,姜宗帅.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行星齿轮传动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J]
.机械强度,2018,40(6):1364-1370.
被引量:14
5
李凌昊,邱兴业,李凌,许鹏.
面向舰载航空兵作战的不间断指挥能力研究[J]
.指挥与控制学报,2018,4(4):334-338.
被引量:3
6
李龙跃,刘付显.
红蓝双方攻防射击决策最优指数策略[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4,28(4):67-71.
7
段晓稳,高晓光,李波.
综合作战区舰载预警机防空警戒控制策略研究[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37(9):2035-2045.
被引量:8
8
许俊飞,邢昌风,吴玲.
基于解析规则的舰艇区域防空作战能力需求生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1):193-200.
被引量:9
9
祁炜,李侠,蔡万勇,刘先刚.
防御作战中预警机阵位选择及航线规划[J]
.现代防御技术,2016,44(5):13-19.
被引量:11
10
祁炜,李侠,蔡万勇,万凡兵.
多预警机协同作战空域配置[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11(5):547-553.
被引量:3
1
路平言.
E-2C:飞在天上的“眼睛”[J]
.海事大观,2004(7):12-13.
2
谦.
逆火式轰炸机和巡航导弹[J]
.国际展望,1986(3).
3
邓怀贵.
浅论国外预警机的发展思路和设计思想[J]
.飞机设计参考资料,2004,0(2):5-9.
4
邓大松.
机载预警雷达的发展综述[J]
.电子工程信息,2008(5):8-11.
5
杰夫·鲁思,官章全.
EA-6B何去何从[J]
.外国海军文集,2001(5):26-28.
6
赵志成.
空中威胁新特点[J]
.中国人民防空,2002(8):36-36.
7
柯镇,李红磊.
EA-18G“咆哮者”:电子作战急先锋[J]
.环球军事,2003(11S):54-55.
8
认识防空识别区[J]
.青年科学,2014(1):58-59.
9
孙传铭.
我国无人机研究进展如何[J]
.科技新时代,2009(11):11-11.
10
读者之声[J]
.现代兵器,2001,0(8):47-47.
飞航导弹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