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3-69,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8
-
1储诚喜.“说不可说之神秘”的“重玄之道”——成玄英重玄学话语策略与思想底蕴总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6(6):37-41. 被引量:2
-
2《道德经义疏》,2001年,成玄英疏,载《蒙文通文集》第6卷《道书集校十种》,巴蜀书社.
-
3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54页.
-
4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第131页.
-
5康德,2007年.《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6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8—59页,第82页.
-
7周雅清.《成玄英的思维方式》[J].鹅湖,2002,(8).
-
8.《朱子语类》[M].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14页.
共引文献340
-
1夏燕.论电影艺术美: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辩证关系[J].时代文学,2008(14):180-182.
-
2严清华,朱华雄.传统诚信理念规范市场秩序的机制和效用探析[J].中州学刊,2004(4):160-163. 被引量:1
-
3王元骧.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4(4):5-15. 被引量:17
-
4胡沫,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视域[J].江汉论坛,2004(8):136-138. 被引量:6
-
5张守民.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智慧[J].高校理论战线,2004(7):28-34. 被引量:1
-
6丁原明.老子的生存哲学[J].哲学研究,2003(3):40-45. 被引量:6
-
7熊芳.毛泽东人的本质论[J].江汉论坛,2004(9):81-83.
-
8张伟胜.自由与人的本质[J].浙江社会科学,2004(5):141-145. 被引量:3
-
9贺来.辩证法与人的存在——对辩证法理论基础的再思考[J].哲学研究,2002(6):30-34. 被引量:20
-
10李毅.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J].道德与文明,2003(5):20-2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6
-
1韦春喜,张影.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平考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112-114. 被引量:7
-
2释德清.道德经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3颜真卿:《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颜鲁公集》,第57页.
-
4颜真卿:《抚州临川县井山华姑仙坛碑铭》,《颜鲁公集》,第62页.
-
5颜真卿:《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颜鲁公集》,第98页.
-
6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鲁公集》,第81页.
-
7《黄庭内景经》,《道藏》第6册,第501页.
-
8《上清大洞真经》,《道藏》第1册,第554页.
-
9吴筠:《形神可固论》,《道藏》第23册,第563页.
-
10烦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颜鲁公集》,第64页.
-
1张辉辉.成玄英重玄思想的特征[J].大观周刊,2012(20):14-14.
-
2吴丹.成玄英重玄学略论[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11):62-64.
-
3张辉辉.生存论视域中成玄英“重玄”思想的审视及其现代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8):10-13.
-
4李养正.试论支遁、僧肇与道家(道教)重玄思想的关系[J].宗教学研究,1997(2):66-75. 被引量:4
-
5张志芳.论道教重玄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论体系[J].青海社会科学,2001(2):76-81. 被引量:1
-
6鞠磊.论李荣的中道思想[J].中华文化论坛,2009(4):60-63.
-
7张辉辉.成玄英“重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大观周刊,2012(21):14-15.
-
8曹旻.乾嘉学派对东亚儒学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1):33-39. 被引量:4
-
9杨世萍.塑造辩证的人生[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8):274-274.
-
10张成权.“重玄”学:超越魏晋玄学的道家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9(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