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篇》中“十范畴”与《名理探》中“十伦”比较分析
被引量:3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7-82,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9
1 见李之藻:《名理探》,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2页;关于南怀仁《穷理学》的整理,见A.Dudink and N.Standaeert,"Ferdinand Verbiest' s Qionglixue", in The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 in the Verbiest Era, ed. By N. Golvers,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11 - 31.
2 孙诒让.《墨子闲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徐光台.《明末西方<范畴论>重要语词的传人与翻译-从利玛窦(天主实义)到(名理探)》[J].清华学报(台湾),2006,35(2).
4 《亚里士多德全集》,1985年,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Be nveniste, emile, 1966, Categories de pensee et categories de langue, problemes de linguistique gererale, Pairs:Gallimard.
6 Collegium Conimbricense, 1976, 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z, Hildesheim.
7 Graham, Angus Charles, 1989, Disputers of the Ta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 La Salle,IL: Open Court.
8 Hansen, Chad, 1983, Language and Logic in Anci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9 Passmore, John A. ,1961, Philosophical Reasoning,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共引文献9
1 郝长墀.墨子是功利主义者吗?——论墨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J] .中国哲学史,2005(1):70-78. 被引量:21
2 洪涛.女体和国族:论《红楼梦》翻译评论中的研者视角与诠释暴力(下)——以lotus feet为剖析中心[J] .红楼梦学刊,2009(1):150-175. 被引量:3
3 林小云.从历史叙事走向文学叙事——从史料的运用看《吴越春秋》的叙事特征[J] .中州学刊,2009(2):194-198. 被引量:5
4 王子今.“西域”名义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3):100-105. 被引量:11
5 李立广.先秦言论传播思想与封建言论专制的建构[J] .国际新闻界,2013,35(7):142-150. 被引量:1
6 张国钧.伦理豁免中的智慧——基于中华伦理法对伦理和法律关系两难的解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1):147-158. 被引量:3
7 何平立.中国古代私学发展的文化精神[J] .学术月刊,2002,34(8):36-43. 被引量:2
8 赵敦华.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得失之考察[J] .东南学术,2003(3):91-101. 被引量:4
9 郝长墀.审美主体与伦理主体的比较研究[J] .现代哲学,2004(2):79-87.
同被引文献22
1 萧父.对外开放时历史反思[J] .中国社会科学,1986(4):185-192. 被引量:3
2 陈卫平.论明清之际“由数达理”的思维方法——从一个侧面看明清之际思想的性质[J] .哲学研究,1989(7):28-34. 被引量:6
3 钱存训,戴文伯.近世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 .文献,1986(2):176-204. 被引量:70
4 吕明涛,宋凤娣.《天学初函》所折射出的文化灵光及其历史命运[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4):105-112. 被引量:4
5 陈卫平.“李约瑟难题”与内圣开出科学[J] .浙江社会科学,2006(4):140-147. 被引量:5
6 梁丽娟.17~18世纪中国对西方数学的汉译[J]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4):53-56. 被引量:1
7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8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9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2.
10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 聂敏里.《物理学》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对巴门尼德存在论的批判(上)[J] .哲学研究,2009(12):61-68. 被引量:5
2 沈庭玺.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J] .丝绸之路,2012(16):118-119. 被引量:1
3 谢翾,胡满英.《范畴篇》实体论之探微[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2(3):112-115.
4 蒙培元.朱熹是怎样注释“四书”的?——从方法的角度看[J] .湖南社会科学,2007(5):19-26. 被引量:4
5 王恒.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思想[J] .晋阳学刊,1997(5):64-67.
6 勇敢的马拉拉[J] .少年大世界(小学4-6年级),2014(1):102-105.
7 韩国辉.快乐之城[J] .人生与伴侣(极品),2016,0(11):39-39.
8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论ON[J] .哲学研究,1995(4):63-73. 被引量:34
9 张家龙.评王路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J] .哲学动态,1992(5):26-27.
10 巴利斯·利亚宾毅莉,王宁(改编).军人之家[J] .新故事,2009(12):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