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代文言小说之“双璧”探微——比较《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创作笔法和价值指向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蒲松龄以"传奇"笔法铺陈文字,即是在形象中呈现意义。形象以其与身俱在的话语性,取代了"第二语言"必须加以阐释的话语性;若根据福柯的观点着眼,《阅微》非但不是复古,反而是唤醒"第二语言"的现代小说;纪昀质疑作为名教理论根基的宋儒理学,且不吝在文中让纲常陷入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蒲松龄的"孤愤"笔墨实际上只是对社会现象与自身遭际的不满宣泄,难以企及批判所需的深刻;蒲松龄是捕捉红尘的才子,纪昀是行走人间的智者;《聊斋》热衷于描写人欲,《阅微》则重在肯定理性。
作者 王韬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法]福柯著《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04,107页.
  • 2章太炎,刘师培等著,徐亮工编校.《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315页.
  • 3黄霖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26页.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