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5期61-62,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7
-
1操太圣,雷万鹏.从封闭走向开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9):15-19. 被引量:18
-
2陶醒世.导师的指导作用应贯串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J].高等教育研究,1981,2(4):38-39. 被引量:1
-
3林功实,白永毅.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渠道多样化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6):60-63. 被引量:1
-
4张开鹏.研究生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46-48. 被引量:19
-
5程海雨.浅析研究生社会实践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的作用——以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38-239. 被引量:1
-
6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被引量:56
-
7张华,任静静,王宇婷.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3(6):50-51. 被引量:7
-
8都韶婷,刘惠君,方治国,夏会龙.障碍性实践教学法在理工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67-68. 被引量:3
-
9梁传杰,毕姗姗.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11-15. 被引量:30
-
10杨瑞东,许国军,林功实.新形势下提升高校研究生就业引导与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9):47-5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陈煜,张舰月,刘艳,李树奎,金韶华,许兴燕,黄木华,陈棋.“六有型”一流材料类本科生的精准培育模式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5):107-110.
-
2周俊山.公安一级学科设立对公安学历的影响[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3):116-119.
-
3陈志霞,郭金元.研究生胜任力结构模型构建及其预测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7):55-60. 被引量:7
-
4袁超,范磊,余伟健,彭文庆,赵伏军.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发展的路径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2):131-135. 被引量:1
-
5李琴,赵雨欣,许彭,陈邬锦,吴怡娴,董娟娟,冯树梅.基于“互联网+”探究医学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策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9(8):1205-1208. 被引量:24
-
6魏海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3(5):28-31.
-
7张昕喆,刘元朋,王晓璐,王正鹤,常绪成.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航空宇航硕士课程体系构建[J].管理工程师,2023,28(6):64-68. 被引量:1
-
8高杨.教师和导师双视角下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0):117-119.
-
9简川霞,陈和恩,习小英,欧阳祥波,刘强.“科产竞教”融合的差异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2024(3):35-40.
-
10刘绪,高媛,蹇林旎,张婷.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如何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5):6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