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德性论视域下的先秦儒家性命关系辨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性命关系上,孔子摒弃西周天命下贯人性的传统,以个体的诚敬而开显仁德在天道与人性的贯通,孟子则在性命对举中把天德下贯为人心所固有的德性。而荀子汲取告子生之谓性的传统,以天人相分为其德性论的逻辑起点而赋予人有义、能辨、能群的知性特征,义是德性教化修养的根据,辨是德性生成的智识保障,群是德性践履的人伦情境,因此义、辨、群三者构成了德性养成的道德生态,既是知性,又是德性,在三者的动态的发展中实现性可教化及其知性与德性的统一。从先秦儒家的性命关系辨析可以窥探孔孟荀之间的学术渊源和理论特色。
作者 陈光连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47061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8

  •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6):156-156. 被引量:38
  • 2.《孟子》[M].,..
  • 3.《荀子》[M].,..
  • 4.《春秋繁露》[M].,..
  • 5.《论语》[M].,..
  • 6黄彰健.《孟子性论之研究》[J].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湾中央研究院),1955,26.
  • 7牟宗三.2003年.《圆善论》,载《牟宗三先生全集》第22卷,台湾经联出版公司.
  • 8唐君毅.1974年.《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香港新亚研究所.

共引文献4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