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思考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针对环发委员会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局限,提出了新的定义,并认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们批判的“人类中心主义”实为“人类主宰论”。协调好“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相互作用的整合效应,并构建了“四维超循环模型”。
作者
陈文化
周付生
陈晓丽
机构地区
中南工业大学亚太发展研究所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类
自然
社会
四维超循环模型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6
1
陈华兴,李明华.
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及其超越[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10):12-16.
被引量:14
2
谌恳华 沈小峰 等.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37.
3
储雷蕾(译).未来的幸福观--高消费并不意味着幸福[J].未来与发展,1993,(4).
4
陈文化.主导多维整合思维: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之综合[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3).
5
邓伟志.社会发展论纲[J].杭州研究,1997,(6).
6
袁贵仁.人的素质与当代中国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8,(1).
共引文献
13
1
刘胜康,杨顺清.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兼论西南民族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0):17-23.
被引量:2
2
宋周尧.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若干热点问题观点综述[J]
.理论建设,1999,15(1):19-28.
3
徐奉臻.
“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及体系的一项探索[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7):65-68.
4
曹光章.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J]
.哲学动态,2002(1):29-32.
被引量:2
5
周晶晶.
试论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科技与管理,2005,7(4):52-54.
被引量:1
6
梅雪芹.
从环境的历史到环境史——关于环境史研究的一种认识[J]
.学术研究,2006(9):12-22.
被引量:26
7
宋一.
和谐语境下的中华人文精神建设[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1):22-25.
8
陈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理性本质[J]
.浙江社会科学,2009(6):67-71.
9
马志生.
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含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11):59-61.
被引量:9
10
闫顺利.
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1998(Z1):1-4.
同被引文献
39
1
毛振明.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8.
被引量:202
2
邵桂华.
运用超循环理论探析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62-65.
被引量:7
3
李定清.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1):44-52.
被引量:71
4
潘天群.
存在社会技术吗?[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10):16-19.
被引量:19
5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
小威廉姆 E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
艾根,舒斯特尔著.曾国屏,沈小峰译.循环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8:59.
8
B·英海尔德等著,李其维译.学习与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9
马克·柯克.人格的层次[M].李维,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引证文献
7
1
陈文化,谈利兵.
关于21世纪技术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23-28.
被引量:12
2
邵桂华.
运用超循环理论探析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62-65.
被引量:7
3
李春花.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J]
.社会主义研究,2005(6):89-91.
被引量:1
4
孙传宁,赵芝玉,刘玉兰.
超循环视野下运动员训练认知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117-120.
被引量:1
5
彭秀红,倪师军.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建设探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S1):272-276.
被引量:1
6
毛艳明.
关于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思考[J]
.经济问题探索,2000(6):19-21.
7
胡忠青,蔡圣勤.
论戈迪默《新生》中的三重伦理关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4):161-16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陈文化,陈艳.
全面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探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8):110-112.
被引量:7
2
李俊 ,张培富 .
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特点及展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1):106-108.
被引量:2
3
胡桂香,陈文化.
“科学主义”:一种传统的科学观[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48-52.
被引量:2
4
陈文化.
新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35-240.
被引量:1
5
刘友金,陈文化.
三类科学技术“集成”:一种全新的科技观[J]
.科学学研究,2006,24(3):342-347.
被引量:3
6
梅小青.
技术知识的本质属性及相关研究[J]
.包钢科技,2006,32(5):89-92.
被引量:2
7
罗媛洁.
马克思与技术决定论[J]
.湖南农机(学术版),2008,35(2):131-133.
8
陈维维,李艺.
论人类的技术化过程[J]
.学术论坛,2009,32(4):24-27.
被引量:2
9
李国,孙庆祝.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自组织发展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49-252.
被引量:6
10
孙传宁,赵芝玉,刘玉兰.
超循环视野下运动员训练认知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117-120.
被引量:1
1
鲍士海.
锦州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24(2):6-7.
2
陶令霞,王德芝,刘瑞芳.
浅谈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3):52-53.
被引量:1
3
沙迪,王孝本,谷晓红,孙亚萍,蔡春苗,于少鹏.
哈尔滨太阳岛湿地可持续发展对策[J]
.经济视角(下),2008,0(7):9-11.
被引量:2
4
高殿军,李玉茹.
可持续发展内涵[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5-7.
被引量:4
5
刘丙军,邵东国,谈采田,吴运卿,李玮.
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7(3):35-39.
被引量:12
6
倪颖.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关系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9(9):116-116.
7
莦业葵.
论高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内涵[J]
.学理论,2009(17):58-59.
被引量:1
8
张学军.
论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2008(7X):108-109.
被引量:1
9
论垃圾填埋处置方法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4(6):20-22.
10
韩瑞梅,刘孝.
加大环保工作力度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1):20-2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