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种研究策略,"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何种关系,在根本上决定于它被人们作了何种理解。只有合理理解"回到马克思",即坚持将解读马克思的文本、把握马克思的精神实质与我们当前的实践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实现一种"融合"创新,才能让"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
作者
许恒兵
机构地区
南京政治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回到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
分类号
A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5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潘德荣.谁在制造马克思?.社会科学报,2003,(4):17-17.
3
洛克曼.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4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
张一兵.
何以真实地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史[J]
.学术月刊,2005,37(10):5-8.
被引量:15
6
陈学明.反对制造马克思.社会科学报,2003,.
7
何萍.
论“回到马克思”现象[J]
.学习与探索,2004(5):1-5.
被引量:12
8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柯尔施卡.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4.
2
何萍.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种传统——从20世纪初的一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谈起[J]
.哲学研究,2003(8):29-35.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1450
1
宗益祥.
论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启蒙主义新闻观——兼论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1(1):39-47.
被引量:1
2
涂亚峰.
三十年来武汉大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311-319.
3
曹克.
技术的社会批判与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哲学审视[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8):71-75.
被引量:6
4
汪正龙.
文化研究的得失与文学理论的知识重建[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6):121-126.
被引量:3
5
彭学农.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经济哲学思想[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1):77-81.
被引量:2
6
张九海.
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探析——从库恩的“范式”理论谈起[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19-23.
被引量:6
7
戈士国.
合理性与合法性:意识形态的现代走向——兼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当代重建[J]
.理论与改革,2005(3):33-36.
被引量:13
8
王雨辰.
略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J]
.学习与探索,2005(3):55-59.
被引量:2
9
杨金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3):58-64.
被引量:10
10
吕国忱.
意识形态生成结构新探[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5):36-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王金福.
“回到马克思”与“让马克思走入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目的的解释学思考[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18(1):19-23.
被引量:22
2
胡莹,林烨.
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J]
.理论与现代化,2016(4):80-87.
被引量:2
3
孙民,安连新.
回到马克思的“历史”概念——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当代视域[J]
.学术交流,2016(11):16-21.
被引量:2
4
王中汝.
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
.共产党人,2017,0(24):14-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凤双,谢鹏.
“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在文本中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4):29-3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杨荧,梁雪冰.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时代价值及对当代的启示[J]
.青年与社会,2019,0(14):204-205.
2
张凯.
论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J]
.理论探索,2020,0(1):44-52.
被引量:1
1
张盾.
康德与黑格尔:谁是马克思的精神源头?[J]
.哲学动态,2011(2):60-63.
被引量:4
2
陆杰荣,徐海峰.
论马克思的精神生活观[J]
.哲学动态,2015(10):19-24.
被引量:3
3
张波.
中国现代哲学如何走向融合创新——“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的一个反思[J]
.理论导刊,2003(3):40-42.
4
景中强.
论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在我国兴起的原因、进展和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33-38.
被引量:1
5
宋世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J]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74-77.
6
邓彦.
试论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及其时代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4):53-56.
被引量:4
7
刘振华.
荀子人性论探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3):62-65.
8
欧阳谦.
德里达的“咏叹调”与马克思的精神遗产[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7(1):81-95.
9
崔婷婷.
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之特点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5):97-99.
被引量:1
10
景中强.
精神生产:历史唯物主义亟待于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J]
.理论与改革,2006(5):20-22.
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