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与流动:明初农户入仕案例分析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51,共8页
Historical Archives
参考文献25
-
1Wolfram Eberbard, Social Mo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a, Leiden, E. J. Brill, 1962.
-
2Ho Ping- ti,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ity Press, 1962.
-
3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
4葛昕.《集玉山房稿》卷6《葛氏谱宗族小引》,四库全书第129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60-461页.
-
5吕柟.《泾野先生文集》,《四库存目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集部第61册,第91、611页.
-
6罗亨信.《觉非集》卷2《灵寿柳氏族谱序》,《四库存目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集部第29册,第515-516页.
-
7《明太祖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1968年校印本,第340、1049、3128、1181、1295、2330页.
-
8申时行.《明会典》卷17,田土,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2页.
-
9吴节.《吴竹坡先生文集》卷5《重修族谱序》,《四库存目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集部第33册,第416-417页.
-
10方孝孺.《逊志斋集》卷22《故中顺大夫福建布政司左参议郑公墓表》,四库全书第1235册,第643页.
共引文献394
-
1石佑启,戴小明.政治文明与依法行政之契合[J].法学评论,2004,22(4):13-18. 被引量:8
-
2梁韦弦.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
3李守庸.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
4严清华,朱华雄.传统诚信理念规范市场秩序的机制和效用探析[J].中州学刊,2004(4):160-163. 被引量:1
-
5袁朝云.论教育诚信[J].教育探索,2004(7):55-57. 被引量:4
-
6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
7郭济兴,赵传海.简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管理思想[J].经济经纬,2004,21(5):75-77. 被引量:4
-
8钱广荣.孔子“轻法”的伦理辨析[J].道德与文明,2004(4):32-34.
-
9傅道彬.“诗可以观”——春秋时代的观诗风尚及诗学意义[J].文学评论,2004(5):102-115. 被引量:27
-
10邵蓓.“苛察”还是“苟察”[J].中国史研究,2002(3):34-34.
-
1李云雷.赛珍珠:如何讲述中国故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84-86. 被引量:1
-
2陈玉明.士大夫与女人的缠足[J].书屋,2003(6):31-35. 被引量:6
-
3牛学智.“典型论”与社会分层[J].黄河文学,2017,0(1):4-9.
-
4周维强.忧患[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14):75-75.
-
5周维强.忧患[J].学习之友,2014(2):63-63.
-
6张金凤.维多利亚刺激小说与身份危机[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3):8-10.
-
7范燕漪,汪琳.论社会分层条件下精英理论在《哈利·波特》中的体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82-85.
-
8应红.“龙旋风”北京匆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1990(3):109-113. 被引量:1
-
9毕光明.纯文学及其研究的价值——对一种文学歧视的岐见[J].文艺评论,2006(2):20-21. 被引量:2
-
10孙忠权.《聊斋志异》的商人形象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