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理解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集中讨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变迁对于社会学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个体或小群体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可持续性;是兼顾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可持续性。认识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需要用辨证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应当避免结构主义倾向,不能把中国与世界割裂开来。当前中国社会中同时并存着不可持续因素与可持续性因素,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政府追求可持续性的新战略。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中国社会学深入反思其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位置,反思社会学者与其所研究的对象——社会之间的关系,拓展对于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同时要求中国社会学者保持理论自觉,致力于发展出整合的社会学,不断创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 洪大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6,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度重点项目"生态文明的环境社会学研究"(08ASH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项目"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社会学研究"(07JJD840197)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中国财富向少数人集中,1%家庭掌握全国近半财富》,来源:中国网2010年06月08日.
  • 2温家宝.《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8日电.
  • 3《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http://zls.mep.gov.cn/hjtj/qghjtjgb/200909/t20090928_161740.htm.
  • 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3页.
  • 5《人民日报》2010年5月17日18版《劳动收入占比为何持续下降》.
  • 6《人民日报》2010年5月24日18版《收入差距为何不断扩大》.
  • 7《人民日报》2010年5月31日18版《工资共决,工企双赢才是真》.
  • 8《人民日报》2010年6月7日18版《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
  • 9郑杭生.论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1):64-69. 被引量:44
  • 10郑杭生.《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载《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0日.

二级参考文献16

  • 1郑杭生,胡翼鹏.天道左旋:社会运行的溯源和依据——若干考古发现成果的社会学开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3):1-8. 被引量:7
  • 2郑杭生:《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光明日报》,1985年7月29日第3版
  • 3伊曼努尔·沃勒斯坦,等.《自由主义的终结》,郝名玮、张凡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31-232页.
  • 4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前言>》,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506页.
  • 5吉尔·德勒兹.《德勒兹论福柯》,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0-31页.
  • 6史蒂文·塞德曼编.《后现代转向:社会理论的新视角》,沈阳:辽宁出版社,2001年,第6页.
  • 7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62页,第63页.
  • 8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 9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15页.
  • 10伊曼努尔·沃勒斯坦.《所知世界的终结--20世纪的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70页.

共引文献150

同被引文献64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5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