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哲学”的新研究与“希望人学”的建构--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520,共4页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参考文献1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共引文献699
-
1李玲芬.高教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3,26(1):80-84.
-
2路日亮.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刍议[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00-103.
-
3徐福来.“积极自由”与“自由个性”——柏林对马克思“自由”概念的误读[J].浙江学刊,2007(5):121-126. 被引量:2
-
4王福民.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J].东南学术,2007(5):4-11. 被引量:2
-
5吴恩远.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兼评当前十月革命研究中的争论[J].历史研究,2007(5):22-34. 被引量:15
-
6赵士国.沙皇制度的崩溃与列宁的选择[J].历史研究,2007(5):35-48. 被引量:1
-
7周嘉昕.界限、对抗、行动: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5):21-26. 被引量:2
-
8张曙光.哲学的命运与思想者的责任——关于马克思哲学观的重新考察与反思[J].学术月刊,2007,39(10):25-33. 被引量:4
-
9胡军良.朝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实本身——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依据、基本路径与研究走向[J].浙江社会科学,2007(6):3-9. 被引量:9
-
10卢大器,陶晓婷.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134-135.
-
1李秋零.主体生成论的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5):527-528.
-
2韩琳,李世军.应唯物而辩证地解决人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J].榆林学院学报,1996,9(2):23-25.
-
3朱利安·巴吉尼,张容南(译),杨志华(译).让全球哲学家苦恼的哲学难题[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9,0(6):28-28.
-
4邓安庆.主体性“向死而生”?--对《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前提的质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112-116. 被引量:4
-
5刘素民.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段德智教授《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J].哲学动态,2010(3):112-112.
-
6吴根友.当代中国“主体性哲学”的出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14-18. 被引量:2
-
7段德智.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系列论文)[J].理论月刊,2014(11).
-
8郭齐勇,吴龙灿.面向未来而生--《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读后[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63(5):528-532.
-
9朱利安·巴吉尼(著),张容南,杨志华(译).让全球哲学家苦恼的哲学难题[J].中外书摘,2008(11):25-26.
-
10戴茂堂.主体生成论与西方哲学的真精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