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缓蚀剂与吸附作用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缓蚀剂是有机吸附型缓蚀剂的现实,阐述了缓蚀剂与吸附作用的关系,论述了缓蚀剂的吸附类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方式和形态、吸附规律、吸附的影响因素以及吸附对缓蚀作用的影响等。同时指出研究吸附作用对缓蚀剂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张永君
杨昌柱
彭珂如
龚应安
机构地区
湖南长沙电力学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出处
《江西电力》
1999年第2期44-46,共3页
Jiangxi Electric Power
关键词
缓蚀剂
吸附作用
金属表面保护
分类号
TG174.4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1
程玉峰,杜元龙,曹楚南.
Na_2SO_4溶液中磷酸环己胺的缓蚀机理及其吸附与脱附行为[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7,17(2):142-146.
被引量:12
2
俞敦义,史铁京.
喹啉季铵盐(HQ)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其吸附等温式[J]
.腐蚀与防护,1996,17(4):158-161.
被引量:5
3
唐子龙,宋诗哲.
有机缓蚀剂的量子化学研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5,15(3):229-236.
被引量:36
4
邹津耘,杨宝和.有机缓蚀剂的吸附规律[J]材料保护,1988(05).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王佳,曹楚南,陈家坚,张呜镝,叶国栋,林海潮,杨青,马长青.
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的研究──Ⅰ.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5,15(4):241-246.
被引量:56
2
王佳,曹楚南.
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的研究──Ⅲ.缓蚀剂阳极脱附机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6,16(1):9-14.
被引量:22
3
张敬畅,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86年,6卷,217页
4
王海龙,Proc 6th SEIC,1985年
5
王宗睦,休克尔分子轨道模型及其应用,1982年
6
戴树珊,有机化学分子轨道理论,1977年
7
姚禄安,1992年腐蚀电化学学术研讨会,1992年
8
王海龙,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18卷,9页
9
宁世光,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0年,10卷,383页
10
杨熙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0年,10卷,391页
共引文献
50
1
余润兰,邱冠周,胡岳华,覃文庆.
铁闪锌矿的腐蚀电化学研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24(4):226-229.
被引量:3
2
王慧龙,范洪波.
界面型缓蚀剂缓蚀吸附行为的进展[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16(3):56-60.
被引量:2
3
余润兰,邱冠周,胡岳华,覃文庆.
脆硫锑铅矿在乙硫氮饱和Ca(OH)_2体系中的电化学[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0):1763-1769.
被引量:3
4
邱冠周,余润兰,胡岳华,覃文庆.
Corrosive electrochemistry of jamesonite[J]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2004,14(6):1169-1173.
被引量:2
5
邱海燕,李建波.
酸化缓蚀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17(4):255-258.
被引量:58
6
赵景茂,顾明广,左禹.
CO_2腐蚀的气液双相新型缓蚀剂的开发[J]
.腐蚀与防护,2005,26(10):436-438.
被引量:14
7
罗明道,姚禄安,吴庆余,颜肖慈,余晓冬,邹津耘,欧阳礼.
含二氮五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6,16(3):195-200.
被引量:12
8
崔崇威,李绍峰,杨红,冯文涛,刘旸,焦雅吉.
PBTCA、HEDP、ATMP缓蚀性能的理论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14(6):608-611.
被引量:19
9
王春涛,陈慎豪.
分子结构对硫脲类化合物在铜表面自组装能力的影响[J]
.化学学报,2007,65(5):390-394.
被引量:7
10
陈玉红,唐致远,童汝亭,王庆飞.
席夫碱结构对Cu缓蚀作用的影响[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27(3):156-16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74
1
林敏,彭甦.
锌锰电池无汞无镉化的探讨[J]
.电池工业,1999,4(5):183-184.
被引量:1
2
刘晓轩,袁朗白,李向红,木冠南.
氨基酸类有机物在硫酸介质中对钢的缓蚀作用[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55-357.
被引量:28
3
王蕴华,朱耀斌,刘顺诚,孙茂权.
无汞锌锰电池的研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4):48-52.
被引量:2
4
许香泉.
无汞锌粉进展[J]
.电池,1994,24(4):184-187.
被引量:8
5
夏熙,张校刚.
锌锰电池中锌阳极的缓蚀(上)[J]
.电池,1995,25(1):31-33.
被引量:20
6
夏熙,张校刚.
锌锰电池中锌阳极的缓蚀(下)[J]
.电池,1995,25(2):83-85.
被引量:4
7
张胜涛,李敏娇,黄宗卿.
无汞锌—锰干电池的性能研究[J]
.电池,1995,25(3):108-111.
被引量:8
8
高翠琴,柳文军,周运鸿.
锌锰干电池中无汞缓蚀剂的筛选[J]
.电源技术,1995,19(1):5-9.
被引量:8
9
王佳,水流彻.
使用Kelvin探头参比电极技术研究液层厚度对氧还原速度的影响[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5,15(3):180-188.
被引量:28
10
王佳,曹楚南.
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的研究──Ⅲ.缓蚀剂阳极脱附机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6,16(1):9-14.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7
1
王慧龙,范洪波.
界面型缓蚀剂缓蚀吸附行为的进展[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16(3):56-60.
被引量:2
2
吴鲁宁,由庆.
咪唑啉型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4):60-63.
被引量:14
3
古户波,庄稼,严丽,姜闫军.
鸟嘌呤-L-丙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J]
.应用化工,2014,43(8):1423-1427.
被引量:4
4
蔡锁德,赵国仙,缪建,刘思佳.
人工运移井套管防腐蚀研究及寿命预测[J]
.腐蚀与防护,2016,37(4):340-344.
5
李俊华,李俊莉,张颖,程雯,李移乐,任海晶.
煤基乙醇汽油缓蚀剂的优化及其缓蚀性能[J]
.腐蚀与防护,2019,40(10):758-763.
被引量:1
6
张晓辉,饶其峰,张世超.
有机缓蚀剂对银镍合金触点接触电阻的影响[J]
.电工材料,2023(6):1-3.
7
王春芳,刘会茹,徐智策,赵地顺.
锌锰电池中缓蚀剂的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2002,19(5):67-7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周蕾,黄波,孙晓春.
对两种锌锰干电池的教学启示[J]
.云南化工,2019,0(S01):85-87.
2
刘烈炜,付承华,余罡,田伟.
Li-H_2O一次电池的研究进展[J]
.电池工业,2005,10(5):295-299.
被引量:1
3
连辉青,刘瑞泉,朱丽琴,王吉德.
噻唑衍生物在酸性介质中对A_3钢的缓蚀性能[J]
.应用化学,2006,23(6):676-681.
被引量:6
4
李景印,李子成.
碱性电池导电涂料的配方设计[J]
.河北工业科技,2007,24(1):27-29.
5
周茂林,李芬芳,曾小军,范成凯.
含硼苯并噻唑啉硫酮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7,38(10):55-58.
被引量:2
6
徐春艳,自俊青,刘晓轩.
氢氧化钠溶液中锌缓蚀剂的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6):69-72.
7
陈敏,司荣,盖玉娟,张文钟,战风涛,王英.
油酸基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评价[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2):127-131.
被引量:5
8
王英,曹祖宾,韩东云,李丹东.
咪唑啉复配物缓蚀性能的评价[J]
.化学与粘合,2009,31(3):40-43.
被引量:1
9
王英.
乙烯生产压缩工段缓蚀剂性能研究[J]
.全面腐蚀控制,2009,23(5):21-24.
10
陈敏,战风涛,吕志凤,司荣,盖玉娟.
单环咪唑啉衍生物分子结构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26(1):41-45.
被引量:8
1
仲维畅,殷璇,傅国耀.
磁偶极子磁场的等强度线[J]
.无损检测,1999,21(3):124-125.
被引量:3
2
李玉忠,李佰玲,杨婷,刘明婧,焦庆祝.
土酸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铜吸附热力学研究[J]
.清洗世界,2008,24(1):1-3.
被引量:3
3
黄峰,刘新强,焦庆祝.
盐酸溶液中二乙烯三胺对黄铜的缓蚀作用及吸附热力学研究[J]
.清洗世界,2007,23(8):10-12.
4
李和平,李艳萍,杨道武.
酰胺咪唑啉酮缓蚀性研究[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2):68-70.
被引量:7
5
唐子龙,宋诗哲.
复杂钝化体系P-G响应特征的研究[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4,6(1):17-22.
6
王景贺,郭晓云,孟庆鑫,王洪祥,谷志强.
KDP晶体真空吸附方式对加工面形精度的影响[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1):1-3.
7
李春颖,王佳,刘明婧,黄峰,李佰玲,焦庆祝.
氢氧化钠溶液中丙炔醇对铝的缓蚀作用及吸附热力学研究[J]
.表面技术,2007,36(3):12-13.
被引量:3
8
陆申,吕祖涛.
十二烷基磺酸钠及其复配体系在盐酸介质中对铝的缓蚀作用[J]
.马钢技术,1999(4):9-12.
9
陈立庄,高延敏,缪文桦.
有机缓蚀剂与金属作用的机理[J]
.全面腐蚀控制,2005,19(2):25-28.
被引量:39
10
周欣,杨怀玉,蔡铎昌,沈长斌,陶晓杰,韩冬云.
低碳钢在富含H_2S乙醇胺溶液中的腐蚀及缓蚀剂抑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5,25(2):79-83.
被引量:9
江西电力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