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湖南的吉维期至中法门亚期的腕足动物可以分为五个生物带,自下而上为鸮头贝(Stringocephalus)顶峰带、双腔贝类(ambocoeliids)-秃嘴贝类(leiorhynchids)组合带、弓石燕类(cyrtospiriferids)组合带、准云南贝(Yunnanellina)-中国石燕(Sinospirifer)组合带、云南贝(Yunn-anella)-湖南石燕(Hunanospirifer)组合带;它们分别大致对应于牙形石Po.hemiansatus带至Po.varcus带、S.hermanni带至Pa.punctata带、Pa.hassi带至Pa.linguiformis带、Pa.triangularis带至上Pa.crepida带、最上Pa.crepida带至Pa.marginifera带.华南泥盆纪裂谷活动的强化始于下Po.varcus带的中部(牙形石Po.rhenanus的首现层位),与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所确认的下-中吉维亚阶的界线一致.牙形石S.hermanni带的海侵不只在广西的过渡相区中有表现,在湖南的台盆相区,甚至在台地相区均可识别,反映的应该是海平面的整体上升.这个层位与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所确认的中-上吉维亚阶的界线同样一致.虽然在吉维期末期华南的台盆相区水体可能加深,但台地相区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抬升,尤其是湖南中北部地区表现明显,许多地区可能缺失了弗拉斯期早期的沉积.同样地,弗拉斯期末期的海退造成了许多地区暴露,并缺失法门期早期的沉积,从而导致了准云南贝动物群分布的局限性.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04-1218,共15页
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2007
4083021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