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外引玉米种质资源选系方法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作者利用从贵州引进的泰国玉米种质资源Suwan-1为材料,进行了外引玉米种质资源在本地选育适合当地利用的自交系的方法研究,并认为在生态类型差异大的地区引种,在本地须导入适生的品种资源,对Suwan-1采用“外×本”的后代再姊妹交后进行自交分离,从中选出了基本具有双亲优点的自交系。
作者
袁宝玉
韩如岩
刘杰
机构地区
河南省洛阳农专
河南省南阳种子管理处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3-35,共3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选系方法
分类号
S513.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09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1
曾三省.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4):1-9.
被引量:310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曾三省,杂粮作物,1988年,3期,23页
2
王懿波,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20卷,1期,1页
3
莫惠栋,遗传学报,1984年,11卷,4期,270页
4
吴景锋,中国农业科学,1983年,2期,1页
5
李竞雄,国外农业科技,1982年,4期,1页
共引文献
309
1
孟繁盛,付金宁.
赤峰市玉米杂交种的应用现状及种质基础浅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5):87-89.
被引量:2
2
白星焕,孔祥彬,张世和,王同芹,郭永青.
玉米种质资源扩增、改良及创新方法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103-104.
被引量:3
3
王启柏,宋建成,李常保,郭风法.
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选育玉米杂交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44-147.
被引量:11
4
LI Xin-hai FU Jun-hua ZHANG Shi-huang YUAN Li-xing LI Ming-shun.
Genetic Variation of Inbred Lines of Maize Detected by SSR Marker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1(1):14-20.
5
张兴华,李凤艳,薛吉全.
墨96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4):15-17.
被引量:2
6
刘志新,姜敏,王金君,常程.
14份CIMMYT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J]
.玉米科学,2005,13(z1):14-17.
被引量:9
7
高翔,曹绍书,罗仕文,王进,祝云芳,沈建华,陈泽辉.
浅析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J]
.玉米科学,2005,13(z1):20-22.
被引量:8
8
丰光,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10,18(2):133-135.
被引量:29
9
郭强,杨引福,郑小娅,蔺崇明,刘红霞.
西北旱区主要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58-62.
10
黎裕,王天宇.
我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与骨干亲本的形成[J]
.玉米科学,2010,18(5):1-8.
被引量:108
同被引文献
15
1
楚爱香,张要战,楚现周.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分析[J]
.玉米科学,2001,9(z1):19-21.
被引量:20
2
张泽民,贾长柱,屈光道.
玉米和紫苜蓿配合力的稳定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1993,8(3):63-68.
被引量:1
3
王晓明,曾慕衡,乐素菊.
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含糖量的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56-60.
被引量:9
4
滕桂荣.
甜玉米类型及其系列产品加工[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3):45-45.
被引量:5
5
宋同明.
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J]
.玉米科学,1996,4(4):6-11.
被引量:134
6
王立秋.
Su1型甜玉米杂种优势分析[J]
.玉米科学,1997,5(1):27-29.
被引量:17
7
张泽民,于正坦,孙立民.
玉米制种田父母本授受粉规律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1997,26(4):6-8.
被引量:1
8
张泽民,贾长柱.
玉米株型对遗传增益的影响[J]
.遗传,1997,19(2):31-34.
被引量:37
9
李竞雄.玉米育种研究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0
张泽民,牛云生,李绍辉.
玉米自交系若干性状遗传改良趋势的初步研究[J]
.玉米科学,1997,5(4):15-1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戴惠学,施泽平.
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晶甜3号的选育报告[J]
.玉米科学,2006,14(2):64-65.
被引量:14
2
郑跃进,李友军,候小改,张富厚,郭永新,张泽民,袁宝玉.
豫玉28号育种实践的分析与启示[J]
.种子,2006,25(11):95-97.
被引量:1
3
卢和顶,纪荣昌,林建新,陈山虎,童川拉.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388-39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邢后银,戴惠学,陈学兵,柏广利.
丘陵地区超甜玉米·油菜·菜心差异发展栽培模式[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6-1026.
被引量:5
2
戴惠学.
甜玉米的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探讨[J]
.长江蔬菜,2007(11):40-41.
被引量:5
3
郑跃进,李友军,付国占,候小改,张富厚,王黎明,李丽,郭永新,张泽民,袁宝玉.
高产、优质、广适玉米单交种豫玉28的选育和推广[J]
.种子,2008,27(5):96-97.
被引量:1
4
林锦平.
“闽甜208”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41-42.
被引量:2
5
韩金龙,王同燕,徐立华,徐相波,周柱华,邱登林,阴卫军.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77-78.
被引量:9
6
何济东,袁名安,刘新华,曹春信,祝泽刚.
现代田园式庭院玉米栽培模式试验初报[J]
.园艺与种苗,2011,31(4):31-33.
7
王雪.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辽禾3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12(5):133-134.
8
谷迎春.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辽禾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5):160-162.
被引量:1
9
倪向群,贾波,谢庆春.
苏北地区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及前景分析[J]
.园艺与种苗,2012,32(8):63-65.
被引量:1
10
徐颂涛,邢后银.
生态型大棚草莓—超甜玉米高效栽培模式[J]
.农技服务,2012,29(9):1010-1010.
被引量:4
1
尹斌,王娟,王振萍,滕文星.
外引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2,32(9):15-16.
被引量:1
2
刘艳霞,孙太靖,刘海彬.
5个外引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利用[J]
.种子世界,2011(6):38-39.
被引量:2
3
宋亚丽,尹斌.
外引玉米杂交种在通化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09,29(1):37-39.
4
梁世浩,郭晋杰,贾晓艳,石书亚,陈景堂,赵永锋.
基于SSR标记和骨干自交系的外引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7):122-127.
被引量:2
5
王丽娟,刘可杰,刘丽云,张明会,董怀玉.
外引玉米种质资源对丝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J]
.辽宁农业科学,2016(5):17-19.
被引量:2
6
郭琦,李继竹,杨伟光,尹日成.
玉米外引自交系及改良系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6):656-661.
被引量:11
7
陈玉水,卢川北.
外引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J]
.玉米科学,2000,8(z1):64-66.
8
王德生.
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外引玉米资源利用与优新品种推广获奖[J]
.北京农业,2006(7):46-47.
9
侯本军,林力,王敏芬,白翠云,肖云.
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18-21.
被引量:11
10
周小刚,张辉,王朝斌,鲜宇清.
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其化学防除[J]
.四川农业科技,2002(9):26-27.
被引量:2
玉米科学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