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道家“身为物累”的历史性诠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身为物累"是人的异化的表现形式。它在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凸显引起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的关注、焦灼与困惑。今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及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总结,为我们有效探索和科学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它的本质是人的异化;私有制是它产生的历史根源,它与私有制相始终,但在整个历程中并非维持始终衡定状态,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往往会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即既可促使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也可使个体幸福和社会发展误入歧途。以历史主义与道德主义辩证统一观,既看到它存在的历史客观性,又以法制与道德相结合的手段防止它的肆意泛滥,达至终极个体幸福与社会至善,是对待这一现象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作者 朱松美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8-62,共5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马克恩,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页.
  • 2格奥尔格·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版,第143-177页.
  • 3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40页.
  •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译本[C].人民出版社,1972年..
  • 5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6戴震研究会等编.《戴震全集》(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第159页.
  • 7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7页.
  • 8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76页.
  • 9亚当·斯密.《国富论》,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0页.
  • 10摩尔根.《古代社会》(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56页,第556页.

共引文献7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