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元语言系统刍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简要综述语法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法化研究元语言系统(术语系统)的概念,并结合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成果,在语法化的机制、语法化的动因、语法化的方向、词缀化和语言演变等几个方面尝试构建了语法化研究的元语言系统。
作者
苏章海
李志岭
机构地区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4-97,共4页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语言演变
语法化
元语言系统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551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7
参考文献
15
1
Hopper.P.J& Traugott.E.C.Grammaticaliz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Hu Zhanglin & Jiang Wangqi.Linguistics:An Advanced Course Book.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3
Packard.J.L.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A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Approach.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
龚干炎.中国语法学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5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
[6]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7
曹广涛.
从汉英被动句看中英文化的异同[J]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85-88.
被引量:5
8
储泽祥,谢晓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C].首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研讨会,2001,(10).
9
胡壮麟.
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
.现代外语,2003,26(1):85-92.
被引量:97
10
李宗.
关于语法化的并存原则[J]
.语言研究,2002,22(4):88-90.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27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2
张万起.
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
.中国语文,1998(3):208-217.
被引量:33
3
钟兆华.
语气助词“呀”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J]
.中国语文,1997(5):367-372.
被引量:13
4
段德森.
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转化[J]
.语文研究,1992(1):12-17.
被引量:8
5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8
6
孙朝奋.
《虚化论》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4(4):19-25.
被引量:124
7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50
8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290
9
马清华.
语义共振:突变式吸收的意义条件[J]
.汉语学习,2004(5):15-19.
被引量:7
10
邵宜.
近代汉语介词“望”的形成及与“往”之比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91-9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551
1
高玉娟,李宝贵,李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语言接触研究的进展、主题与趋势[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1(1):43-61.
被引量:2
2
王红生.
遭遇义动词“见”及其来源[J]
.语言历史论丛,2022(1):216-239.
3
史文磊.
关于语法化及语法性的思考[J]
.东方语言学,2021(1):25-54.
4
杨晓燕.
从语言类型眼光看贵琼语的差比句[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46-55.
5
朱军,卢芸蓉.
代动词“来”的互动性与“少来”/“又来了”的构式化[J]
.语言学论丛,2019(2):109-129.
被引量:8
6
杨坤,吴灵蕊.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3(1):71-84.
7
张宝.
大同方言的无条件连词“愿”及其由来[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382-397.
被引量:1
8
李强.
副词“净”“光”的语义性质和用法特点对比分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44-62.
被引量:4
9
张谊生.
述宾还是状中:试论情态特征与句法功能之关系——兼论“X于、X以”类动词的副词化趋势[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1-19.
被引量:1
10
周正履,仝文宁.
安全视域下的网络语言问题研究[J]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22(1):11-1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0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2
钟兆华.
语气助词“呀”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J]
.中国语文,1997(5):367-372.
被引量:13
3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8
4
孙朝奋.
《虚化论》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4(4):19-25.
被引量:124
5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50
6
马清华.
语义共振:突变式吸收的意义条件[J]
.汉语学习,2004(5):15-19.
被引量:7
7
邵宜.
近代汉语介词“望”的形成及与“往”之比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91-95.
被引量:5
8
马清华.
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及其普遍性[J]
.民族语文,2003(1):24-33.
被引量:25
9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2001,21(2):71-81.
被引量:237
10
姚振武.
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与引申问题[J]
.中国语文,2000(6):564-570.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
1
马清华.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
.汉语学习,2003(2):15-20.
被引量:77
二级引证文献
77
1
郑登元,王沁岚.
“挺”“贼”“蛮”语法化的异同及其虚化程度预测[J]
.汉字文化,2023(14):153-155.
2
王亚敏,黄晓光.
“死X”结构中“死”的语法化[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77-86.
3
岳凤娇.
莱芜方言中“来”的语气词用法[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120-121.
4
马清华.
语义共振:突变式吸收的意义条件[J]
.汉语学习,2004(5):15-19.
被引量:7
5
邵宜.
近代汉语介词“望”的形成及与“往”之比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91-95.
被引量:5
6
唐黎明.
浅谈凉山彝语的语法化现象[J]
.民族语文,2005(1):45-49.
被引量:8
7
连佳.
语法化影响下的词尾“然”的构词形式[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5):48-50.
被引量:5
8
王凤敏.
关于语法化及语法化五个方面的述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156-159.
被引量:7
9
力量,解正明.
单音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J]
.汉语学习,2005(6):40-43.
被引量:11
10
邵宜.
介词“往”的语法化过程考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80-86.
被引量:15
1
刘婉如.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36):81-81.
2
施书宇.
元语言的层级性研究[J]
.文教资料,2010(23):34-35.
被引量:1
3
苏章海.
《马氏文通》与中国对比语言学的肇始——基于对《马氏文通》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20-24.
4
安华林.
现代汉语元语言研究现状概述[J]
.江苏社会科学,2002(5):136-139.
被引量:4
5
武建宇,宋文辉.
辞书元语言的建构原则[J]
.辞书研究,2009(4):1-12.
被引量:6
6
李葆嘉.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40-147.
被引量:58
7
刘宇红.
模因学具有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吗[J]
.外国语言文学,2006,23(3):145-149.
被引量:28
8
赵巍,薄振杰.
关于传统译学术语系统[J]
.上海翻译,2008(3):62-66.
被引量:4
9
刘娅琼.
汉语释义元语言系统研究的拓荒之作——《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和《现代汉语释义基元词研究》对读[J]
.辞书研究,2007(5):102-111.
被引量:1
10
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翻译,2008(2):1-5.
被引量:751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