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流燃烧技术,即利用在一次风管中加装浓缩构件实行煤粉浓淡分离的浓谈旋流燃烧器。介绍采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PDA)对浓谈旋流燃烧器和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出口区域两相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两种燃烧器几何结构下气固两相流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并且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了浓谈燃烧的优越性。
作者
李志强
李荣先
崔龙铉
周力行
李文健
陈泽荣
张恩仲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
哈尔滨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华东电力》
1999年第3期12-16,共5页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关键词
煤粉燃烧器
PDA
气固两相流
煤粉浓度
煤粉锅炉
分类号
TK229.6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1
1
曾汉才.
高浓度煤粉燃烧的理论与技术[J]
.广西电力技术,1991(1):8-14.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
1
李志强,李荣先,崔龙铉,周力行,李文健,陈泽荣,张恩仲.
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1999,15(3):46-51.
被引量:2
2
李志强,李荣先,崔龙铉,周力行,李文健,陈济荣,张恩仲.
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1999,14(6):450-454.
被引量:2
3
李志强,李荣先,周力行.
新型旋流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前景[J]
.华东电力,1999,27(10):23-25.
被引量:1
4
李志强,李荣先,虞建,周力行.
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冷态两相流场实验研究[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6(4):304-3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3
1
韩才元.
高浓度煤粉燃烧理论和技术发展现状[J]
.电站系统工程,1993,9(4):40-45.
被引量:14
2
许昌,吕剑虹,曾庆广,郑源.
800MW锅炉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8):201-204.
被引量:13
3
成文俊,李争起,陈智超,段洪利,秦裕琨.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喷口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J]
.节能技术,2004,22(5):12-13.
被引量:4
4
何季民.
清洁稳燃的煤粉高浓度燃烧技术述评[J]
.中国电力,1993,26(8):51-55.
被引量:14
5
李争起,陈智超,孙锐,吴少华.
适用于燃用贫煤1025 t/h锅炉的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J]
.机械工程学报,2006,42(3):221-226.
被引量:11
6
陈智超,李争起,孙锐,吴少华.
采用旋流煤粉燃烧方式的1025 t/h锅炉结渣原因的工业试验[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12(4):300-303.
被引量:2
7
郑云之.
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的现状及使其降低的主要途径[J]
.动力工程,1990,10(5):24-29.
被引量:3
8
何佩鳌.煤粉燃烧器的设计及运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9
马春元,吴少华,李争起,孙锐,孙绍增,秦裕琨.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冷态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1997,17(1):10-15.
被引量:18
10
李争起,吴少华,孙锐,孙志坤,林志铭,张晓杰,陈柏军.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调节特性的研究[J]
.中国电力,1997,30(1):38-4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6
1
陈智超,李争起,孙锐,吴少华.
大容量锅炉新型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J]
.动力工程,2005,25(5):618-622.
被引量:17
2
李争起,陈智超,孙锐,吴少华.
适用于燃用贫煤1025 t/h锅炉的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J]
.机械工程学报,2006,42(3):221-226.
被引量:11
3
董永胜,孙保民,初燕,郭永红.
旋流燃烧器冷态模化试验研究[J]
.现代电力,2006,23(3):36-40.
被引量:2
4
李争起,王富强,陈智超,靖剑平,陈力哲,徐磊,魏宏大,葛志红.
扩口位置对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影响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35):49-54.
被引量:3
5
李志强,李荣先,周力行.
新型旋流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前景[J]
.华东电力,1999,27(10):23-25.
被引量:1
6
陈智超,李争起,孙锐,盖建勇.
叶片数量和一次风率对双调风旋流燃烧器流场的影响[J]
.热能动力工程,2004,19(2):191-19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陈智超,李争起,孙锐,吴少华.
采用旋流煤粉燃烧方式的1025 t/h锅炉结渣原因的工业试验[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12(4):300-303.
被引量:2
2
林阿彪,方月兰.
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数值模拟[J]
.东北电力技术,2007,28(8):5-6.
被引量:4
3
方月兰,林阿彪,荆有印.
煤粉锅炉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数值模拟[J]
.应用能源技术,2007(9):48-50.
被引量:1
4
方月兰,林阿彪.
旋流燃烧器外二次风对速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
.电站系统工程,2007,23(6):19-20.
被引量:3
5
李争起,王富强,陈智超,靖剑平,陈力哲,徐磊,魏宏大,葛志红.
扩口位置对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影响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35):49-54.
被引量:3
6
靖剑平,李争起,陈智超,任枫,徐斌,魏宏大,葛志红,徐磊.
中心给粉燃烧器在燃用烟煤1025t/h锅炉上的应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1-7.
被引量:7
7
王庆.
我国煤粉锅炉直流与旋流燃烧器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分析[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2):40-43.
被引量:5
8
林正春,范卫东,李友谊,李月华,康凯,屈昌文,章明川.
一种低NOx旋流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J]
.动力工程,2008,28(3):355-360.
被引量:29
9
赵静,杨宗恒,张海.
浓缩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冷模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2008,28(5):690-695.
被引量:12
10
荆有印,于亚丽,方月兰.
旋流煤粉燃烧器的气流组织与数值模拟[J]
.锅炉技术,2009,40(6):52-54.
被引量:3
1
李志强,李荣先,崔龙铉,周力行,李文健,陈泽荣,张恩仲.
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1999,15(3):46-51.
被引量:2
2
潘灏,李阳春.
煤粉浓淡分离燃烧技术在燃煤锅炉中的应用[J]
.浙江电力,2002,21(2):18-19.
被引量:5
3
康张阳,杨茉,郭春笋.
具有偏流块的弯管文丘里管组合浓淡燃烧器数值分析[J]
.节能,2011,30(7):40-44.
被引量:2
4
李凤瑞,陈耀如,池作和,岑可法.
一种既能保证煤粉燃烧器稳燃又能缓解炉膛结渣的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11):84-86.
被引量:8
5
李志强,李荣先,崔龙铉,周力行,李文健,陈泽荣,张恩仲.
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的PDPA实验研究[J]
.锅炉技术,1999,30(3):1-6.
被引量:6
6
李志强,李荣先,周力行.
高效低污染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冷态实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6):640-643.
被引量:4
7
靳兵,刘晨,刘星.
影响工业锅炉能效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22):191-191.
8
李英恒.
关于洛河电厂^#3炉煤粉浓淡分离+V型钝体燃烧器技术的看法[J]
.安徽电力,2002,19(1):34-35.
9
傅维标.
对煤粉浓淡分离燃烧技术的利弊分析[J]
.山西电力技术,1995,15(3):60-62.
被引量:5
10
刘勇.
依据热平衡测试进行炉拱节能改造[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127-127.
华东电力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