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楼空一缕天香魂,人去几番女儿诔——秦可卿艺术形象的意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红楼人物中,秦可卿的形象是最模糊的,也最耐人寻味,这一艺术典型意义重大。作者通过她展示社会生活的图景.突出贵族家庭的煊赫;透视贵族腐朽的本质.揭示盛极必衰的规律;搭建凤姐表演的平台,暗示宝玉出家的结局:展开情淫关系的讨论,引领红颜悲剧的命运。
作者
陈正万
机构地区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9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红楼梦》
秦可卿
艺术形象
意义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1
诸联.红楼评梦.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1963.
2
湛卢.红楼梦发微.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2001.
3
罗盘.台湾红学论文选,1981.
4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
刘履芬.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1987.
6
丁广惠.秦可卿是什么人[J].红楼梦研究集刊,1981,.
7
徐凤仪.《红楼梦》偶得.
8
木村.红楼梦读后记.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2001.
9
徐乃为.大旨谈情红楼梦的情恋世界.
10
周颀.
惜哉!可卿,冤哉!可卿——秦可卿形象小议[J]
.红楼,2003(3):46-4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5
1
陈显锋.
论《水浒》女性空间存在程式[J]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5):33-36.
被引量:1
2
杨再喜.
论古代小说批评中史学尺度的文化成因[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3):81-84.
3
张芙蓉.
在中西比较中考察清代女性小说写作的社会意蕴[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3-138.
4
孙晓军,焉中秋.
性情描写之于《儒林外史》的主题意义探究——从马二先生与杜慎卿说起[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1):66-67.
被引量:3
5
沈鸿运.
谈秦可卿在小说中的作用[J]
.青年文学家,2020(14):79-79.
同被引文献
66
1
李祝喜.
红楼春梦好模糊——论多重结构模式中的秦可卿[J]
.唐都学刊,2009,25(1):101-106.
被引量:2
2
王海洋,何旺生.
笔墨所未到,灵气空中行——秦可卿形象塑造别论[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21-24.
被引量:2
3
苏小芸.
着意塑造的模糊艺术形象:《红楼梦》秦可卿种种[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205-210.
被引量:1
4
虞卓娅.
《红楼梦》意象解读[J]
.明清小说研究,2002(2):145-152.
被引量:6
5
晏培玉.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性[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2):86-87.
被引量:1
6
郭杨.
还记石头成一梦 欲解红楼觅二秦——二秦形象的整体考察[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25(1):52-54.
被引量:4
7
胡铁岩.
天香楼上一优伶 试解秦可卿的身份之谜[J]
.明清小说研究,2001(1):160-177.
被引量:4
8
张乃良.
秦可卿之死及结构阐释[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24(4):39-42.
被引量:5
9
马瑞芳.
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与可能性对比[J]
.文史哲,2005(4):54-60.
被引量:6
10
胡祖平.
太虚幻境四仙姑隐喻含义新论[J]
.红楼梦学刊,2005(4):204-21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罗益强.
2001—2010年秦可卿研究述评[J]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3):48-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叶雷.
试论王熙凤行政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创新性——以协理宁国府为例[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0(2):146-153.
2
宋快,周宗奎.
《红楼梦》秦可卿人物原型探新[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3):59-64.
1
张永鑫.
宝钗“首饰”考[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67-70.
2
王万庄.
红楼人物塑造艺术举隅[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21(5):80-86.
3
张伯海.
女性天国里的研究——《“时代女性”论稿》[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5(4):65-66.
4
武锦华.
从《苔丝》看《圣经》对哈代的影响[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29-30.
5
林楠.
论黛玉的觉醒和宝玉的蛰眠——从宝黛诗文创作看宝黛形象的差异[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6(2):109-117.
文教资料
2010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