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性批判与生活世界的回归 被引量:5

Modernity Criticism and Restoration of Life World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唯理主义、科学主义和消费主义既是现代性畸形发展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性推向绝路的动力。现代性的迷茫引发了现代性核心精神的偏离,人的生命意志的丧失和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但是,现代性并没有走向终结,通过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来重建现代性,还原诗性的生活,才能回归人的本质,把现代人重新带回本真的生活世界中去。 As a result of the extrem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rationalism,scientism and consumerism bring modernity into the road to ruin.The confusion of modernity results in the deviation from the core spirit of modernity,the loss of human life will and the oblivion of life world.But as we know,modernity is not coming to an end.We need to reconstruct modernity through a profound reflection.Then we can restore poetic life style,return to human nature,and bring the modern beings to the authentic life world.
作者 陈宗章
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1,共5页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唯理主义 科学主义 消费主义 现代性批判 生活世界 rationalism scientism consumerism modernity criticism life worl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8.
  • 2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9.
  • 3Hegel Werke 13[M].Suhrkamp Taschenbuch Verlag,1986:337.
  • 4衣俊卿.历史与乌托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35.
  • 5王鉴.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3):114-119. 被引量:51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00.
  • 7尼采.悲剧的诞生[M].杨恒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133.
  • 8陈忠.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全面生活理论”之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2005(6):55-59.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10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4页.
  • 4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85..
  • 5斯宾塞.教育论[A].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 6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 7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现象学哲学导论[A].胡塞尔全集:第6卷[M].海牙:马蒂努斯·尼伊霍夫出版社,1976.
  • 8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维[M].法兰克福/美茵,1988.
  • 9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437页,第438页,第438页,第441页,第442页,第189页,第183页,第171页,第180页,第171页,第187页,第182页,第479页,第174页.
  • 10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第122页,第125页,第129页,第129页,第119页,第140页,第18页.

共引文献355

同被引文献36

  • 1陈来.儒家伦理与“人权”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5):59-61. 被引量:16
  • 2潘蛟.火把节纪事:当地人观点?[J].民族艺术,2004(3):6-13. 被引量:17
  • 3舒志定.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旨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1-5. 被引量:6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5徐复观.徐复观文集:第1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 6[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顾仁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 7[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8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9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李幼蒸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7.
  • 1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