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代表作《宠儿》中成功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人鬼交融、多重视角、时空跳跃、神话原型和象征手法等艺术手段,拓展了小说主题的文学意义及社会意义。
作者
刘秀玲
机构地区
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
出处
《商情》
2010年第25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魔幻现实主义
分类号
I775.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吕炳洪.
托妮·莫里森的《爱娃》简析[J]
.外国文学评论,1997(1):88-94.
被引量:19
2
孙薇.
打开记忆的闸门——记莫里森《宠儿》中水的意象和象征[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97-100.
被引量:10
3
焦小婷.
文本的召唤性——小说《宠儿》写作艺术初探[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36-39.
被引量:11
4
陈法春.
于迂回中言“惨不堪言”之事——《娇女》叙述手法的心理意义[J]
.国外文学,2000(3):79-84.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翁乐虹.
以人物作为叙述策略——评莫里森的《宠儿》[J]
.外国文学评论,1999(2):65-72.
被引量:25
2
石俊杰.
《黑暗的心脏》的象征艺术[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2):36-40.
被引量:6
3
王晓路.
差异的表述——黑人美学与贝克的批评理论[J]
.国外文学,2000(2):3-9.
被引量:24
4
王友轩译 托尼·莫里森著.《娇女》[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
5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3.
6
托尼·莫里森.宠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239.
7
丁宁.接受之维[M].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160.
8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Z].申慧辉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220.
9
Iser W. The lmplied Reader[M].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4. 108.
10
弗吉尼亚·沃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翟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179.
共引文献
40
1
谢迪.
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在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运用[J]
.中州大学学报,2007,24(3):53-54.
被引量:2
2
朱宝凤.
托尼·莫里森《宠儿》人物形象的精神分析[J]
.作家,2010(12):32-33.
被引量:2
3
胡笑瑛.
析托妮·莫里森《宠儿》的叙事结构[J]
.宁夏社会科学,2004(6):118-120.
被引量:4
4
胡笑瑛.
《押沙龙,押沙龙!》与《宠儿》之比较[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4):21-24.
被引量:3
5
刘晓文.
现代西方女性小说话语策略[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3):18-24.
被引量:23
6
陈洁.
奴隶制度的“后遗症”和历史创伤的愈合——托尼·莫里森《宠儿》简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105-106.
被引量:2
7
朱新福.
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54-60.
被引量:34
8
江智利.
莫里森小说的民族风格[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116-119.
被引量:1
9
杜志卿.
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J]
.当代外国文学,2007,28(4):122-129.
被引量:31
10
胡笑瑛.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7-40.
被引量:11
1
王颖.
托妮·莫里森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现实意义[J]
.芒种,2014,0(9):185-186.
2
方晓.
魔幻与现实之间——《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J]
.科教文汇,2008(29):245-245.
3
闫文芳.
对《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199-201.
被引量:2
4
李成蹊.
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J]
.文学与艺术,2010(1):27-27.
被引量:1
5
马青.
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J]
.芒种,2014,0(10):179-180.
6
刘以鬯.
副刊编辑的白日梦[J]
.华文文学,1987(3):33-35.
7
于景梅.
历磨难而成长 因信念而不凡——英语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132-135.
被引量:3
8
邵祥瑞.
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特征[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3):66-66.
9
邵祥瑞.
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特征[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9):176-176.
10
刘亚娜.
浅谈《献给埃米莉的玫瑰》中的时空跳跃叙事手法[J]
.科教文汇,2009(5):241-241.
商情
2010年 第2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