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食品的细菌污染及预防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细菌污染的种类、途径、危害、检测指标及预防措施,以为预防细菌对食品的污染提供参考。
作者
陈长宏
张科
陈环
机构地区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348-348,350,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食品
细菌污染
种类
途径
危害
预防
分类号
TS201.6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1
陈倩,骆海朋,赵春玲,张文力,韩喜荣,张桂春,董忠,张正.
北京市食品中五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5):570-571.
被引量:70
2
张森富,赵婷.
浅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3):101-103.
被引量:9
3
杨萍,牛春艳.
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
.世界农业,2009(12):43-46.
被引量:15
4
王自振,赵军,李新生,李志培,申莉.
HACCP在低温火腿生产中控制细菌污染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1996,25(6):39-41.
被引量:2
5
陈芳.
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J]
.中国禽业导刊,2008,25(20):10-10.
被引量:1
6
杨继远,袁仲.
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
.农产品加工(下),2008(7):239-241.
被引量:9
7
方剑锋,云昌均,于飞,吴建波,杨琳.
试论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综合控制策略[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5):38-38.
被引量:4
8
桑立伟.
食品安全高效监管途径探索[J]
.食品安全导刊,2009(6):28-29.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孙春明.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82-83.
被引量:6
2
周彦春.
微生物性食物源性疾病的流行概况[J]
.医学研究与教育,1996,23(1):35-36.
被引量:8
3
张星联,唐晓纯.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食品科技,2005,30(5):1-5.
被引量:58
4
邢秀芹.
肉类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
.肉品卫生,2005(12):43-44.
被引量:9
5
郑宇鹏,夏英.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7):15-17.
被引量:18
6
刘霞.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食品安全问题浅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2S):354-354.
被引量:24
7
王敏.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公共经济学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140-142.
被引量:6
8
张卫斌,顾振宇.
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215-216.
被引量:51
9
荣建华.
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食品安全问题[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6-48.
被引量:12
10
.GB4789.4.6.7.10.30—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S].,..
共引文献
91
1
陈美芬,徐奋奋,裘立晓.
江北区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J]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39-40.
被引量:2
2
李晓琍,罗山,杨庆文,周慧新,国虹.
云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7):846-848.
被引量:16
3
高雯洁,曹家穗,沈志英,王恒辉,燕勇.
嘉兴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8):964-964.
被引量:8
4
陈伟文,冯文悦,崔楚平,莫群彩.
云浮市市售3类食品肠道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881-1883.
5
张冲,张兰荣,常欣,刘桂玲,迟复平,周景林.
2004年通州区7类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6):508-510.
被引量:1
6
侯永新.
乳及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及对策[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2):194-196.
被引量:9
7
赵晋,杨小蓉,薛晴,辛又川,刘金秀,许建强,王余华.
四川省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监测[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3):256-258.
被引量:19
8
林秋云,尹映华,曾树权,邱海锐.
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调查及其改良检验方法[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47-1248.
被引量:2
9
王韶,刘桂华,乔凤,史杰萍,方丽,李波.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检测[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5):933-936.
被引量:8
10
何冬梅,邓峰,赖蔚苳,严纪文,宋曼丹,朱海明,柯昌文,马聪.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研究进展[J]
.华南预防医学,2006,32(6):26-2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4
1
潘崴,庞广昌,张昀.
黄曲霉毒素与食品安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11-13.
被引量:13
2
刘晓堂,边巴卓玛,陈虹.
酥油卫生微生物学评价[J]
.西藏科技,1994(4):73-74.
被引量:10
3
张敏,童华荣,张丽平.
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J]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5):182-186.
被引量:28
4
王晶钰,昝林森,姜向阳.
我国乳与乳制品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
.中国奶牛,2006(4):47-50.
被引量:7
5
幸雄飞.
泌尿生殖道腐生葡萄球菌的感染及临床意义[J]
.现代医院,2006,6(8):68-69.
被引量:2
6
高玉春,巢国祥.
2005年扬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研究[J]
.江苏预防医学,2006,17(4):34-36.
被引量:7
7
杨继远,袁仲.
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
.农产品加工(下),2008(7):239-241.
被引量:9
8
李金钟.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研究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2009,27(1):72-73.
被引量:11
9
王发园,陈欣.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4):86-87.
被引量:6
10
张景田,张拥军.
浅谈微生物在乳品加工中的污染及控制[J]
.民营科技,2010(9):32-3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孙若玉,任亚妮,张斌.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1):146-149.
被引量:4
2
达娃卓玛.
浅谈酥油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及防控[J]
.西藏农业科技,2015,37(3):6-8.
被引量:3
3
王琼英,高巍,赵梦然,邬向丽,陈强,曲积彬,黄晨阳.
市售食用菌鲜品外源细菌的动态变化分析[J]
.食品科学,2017,38(21):80-85.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施伽.
食品原料安全生产与控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205-206.
被引量:2
2
李婕,黄琳翔,詹艺舒,褚秀丹,肖淑霞,陈炳智,江玉姬.
双孢蘑菇贮藏保鲜过程中菇体表面的菌相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9):109-114.
被引量:8
3
王双霞,唐晓阳,范艳红,丁艳杰,谭洋岚,胡东强,田野,赵勇,武爱波.
食品及其生产环境和包装材料中分离霉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38(6):49-55.
被引量:1
4
沈文龙,宋镇,张波,谢铭露,乔璐,朱冰.
杏鲍菇热泵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优化[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10):135-141.
被引量:12
5
周雨,孟胜亚,陈锋.
牦牛酥油生产技术规程[J]
.中国乳业,2019,0(11):19-21.
被引量:9
6
潘欣圆,杨娟,施乐乐,蔡志英,李若熙,陈炳智,江玉姬.
金针菇贮藏保鲜期间表面细菌菌相变化[J]
.食用菌学报,2020,27(1):29-35.
被引量:3
7
魏娜,张飞龙.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酥油中黄曲霉毒素M1的研究[J]
.西藏农业科技,2019,41(4):37-39.
被引量:1
8
陈丽萍,闫占鹏,刘美丽,赵高岭,丁元明,汪斌,王萍.
MALDI-TOF-MS技术在大型食用菌甄别鉴定中的应用[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2020,2(3):33-42.
被引量:2
9
陈竹秋,丁小梅,王力.
单片机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食品工业,2020,41(11):257-260.
被引量:2
10
张玉双,代安娜,马霄博,田越,陈冰,李双娇,丁波.
加工工艺对酥油搅打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148-150.
被引量:1
1
王汝珍,刘申英.
酱油工业生产中细菌污染的调研[J]
.上海调味品,1992(2):19-23.
2
方唯微.
啤酒生产过程中的细菌污染[J]
.江西食品工业,1997(Z1):1-3.
3
杨海军.
双歧保健酸奶的研制开发[J]
.中国食品工业,2003(1):53-53.
4
开瓶后的葡萄酒如何保存?[J]
.酒世界,2012(11):91-91.
5
郝文昌.
奶牛场控制鲜奶细菌污染的有效措施[J]
.中国奶牛,1999(1):54-55.
被引量:5
6
张颖滨,舒行明.
肉灌制品生产环节细菌污染调查[J]
.肉品卫生,1993(3):9-11.
7
邹国和,左一文,李文灵,甘启芦,徐萍.
软饮料中假单胞菌类污染的研究[J]
.微生物学报,1997,37(4):319-322.
被引量:3
8
李继德.
青霉素在酒精发酵中的应用[J]
.酿酒科技,2001(4):49-50.
被引量:17
9
食物落地,3秒内捡起最安全吗[J]
.科学大众(中学生),2012(7):4-4.
10
乔静波.
如何控制烘房内的交叉污染[J]
.肉类工业,2000(8):8-8.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