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通过采访名老傣医,查阅有关文献,对傣药分类进行分析和研究后认为:傣医功能分类采用等级分类较为适当;傣药的第一级分类,系以热和凉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的温、平的述语,以区分二种类型药物之间药物作用的强弱。热、凉药物作用强弱依次为“黄”(热)、“温”(温)、“奢墨”(平)、“嘎因”(凉)。“雅给”(解药)归为第二级分类;傣药有“宋”(酸)、“烘”(苦)、“万”(甘、甜)、辛、“撇”(辣)、“门”(麻)、“发”(涩)、淡、“荒”(芳香)、“景”(咸)、“雅给”(解药)11种味;第一级分类与第二级分类的关系为热药中有辛、辣、麻、解药4种味,温药中有苦、甜(甘)、辛、辣、麻、(芳)香、咸、解药7种味。平药中有酸、苦、甜(甘)、辛、涩、解药6种味;凉药中有酸、苦、甜(甘)、辛、涩、淡、(芳)香、咸、解药9种味。具有酸味、淡味或涩味的药物,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具有辣味或麻味的药物,用于治疗凉性疾病。具有咸味、(芳)香味、辛味、甜(甘)味的药物,用于治疗热性和凉性疾病。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9-70,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